第二十八章 功宴陡成動員會 起兵怒討吃人魔(2 / 3)

張樹榜命令道:“快些回去準備禮品,送到大王軍中,不得拖延!”

那些富豪走後,張樹榜對朱粲道:“大王!這威風說來就來,說有就有了!”

朱粲笑道:“對付這些人,也隻有用你這手段才有效!”

張樹榜說:“這才是個開端,堅持下去,誰敢違抗大王的命令?”

說罷,他對朱粲說:“大王!肉煮爛了,咱們去品嚐一下這人間最珍貴的美味吧!”

朱粲一驚,問道:“你是說,那,那人肉好吃?”

張樹榜有意渲染著說:“什麼山珍海味、飛禽走獸,全沒有這人肉美味可口!請大王現在就去品嚐吧!”

張樹榜說著,先從那大鍋中撈出一隻手臂,歪頭啃起來,口中還不停地稱讚:“鮮嫩無比,美味可口,難得,難得……”

朱粲見他吃得有滋有味,不禁涎水直流,也禁不住上前去撈了一隻手臂吃起來……

從此,朱粲和張樹榜一起,吃人肉上了癮,他的部下也跟著吃起來,這支軍隊成為遠近聞名的吃人的隊伍。

不久,朱粲在張樹榜慫恿之下,指揮大軍向關中打過來。每到一地,把搶劫來的財物全都賞給軍中將士,讓他們更加死心塌地為自己拚命。

盡管朱粲的軍隊多至十萬人之眾,由於缺乏管理與訓練,內部複雜而混亂,因此戰鬥力極差。軍中的將士有的來自隋朝的舊軍隊和地方官吏,士卒中多是饑餓的貧民,混雜一些土匪、馬賊。搶掠百姓的財物時,他們都是內行,拚命上前;打起仗來往往是一哄而散的多,這樣的軍隊其實是一夥暴徒罷了。

因此,李孝恭的唐軍與朱粲一交鋒,很快就打敗了他,一下子俘虜了一萬餘人。

李淵早就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政治目標,實行明智的安撫政策,收羅那些反隋的農民、正直的隋軍將士,讓他們擁護自己,成為自己打敗對手的工具。

接著,李淵又派雲陽令詹俊、武功縣正李仲袞率軍隊越過終南山,攻打巴蜀一帶的隋軍和起義軍,擴大了唐朝的領地。

朱粲的軍隊雖被李孝恭打敗,卻遠未被消滅,他帶著殘餘人馬逃往河南的鄧州、南陽一帶,繼續為害當地的百姓。

南陽郡丞呂子臧堅守城池,堅決對抗朱粲的進攻。李淵立即派遣左司馬馬元規派使者向呂子臧勸降,這位隋朝的官員忠於隋朝,殺了唐朝的勸降使者,以顯示不投降的決心。

由於南陽、鄧州地處南北要衝,李淵又派太常卿鄭元壽領兵自商洛地區,進攻南陽郡,與馬元規的軍隊形成掎角之勢。

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之後,呂子臧才向唐朝投降,李淵又把自己的勢力向山南地區推進一步。

武德元年(618)十月上旬,朱粲又集結了八萬多兵馬,向南陽進攻,揚言要搶掠這座古城。

李淵立即詔令新任的鄧州刺史呂子臧和朝廷的撫慰大使馬元規共同守衛南陽,擊敗朱粲。

兩人經過一番策劃之後,呂子臧自領三千人馬迎戰朱粲,讓馬元規帶領五千兵馬埋伏在城南臥龍崗旁。

朱粲的隊伍人多勢眾,打起仗來一向是蜂擁上前,如洪水一般衝過去,毫無章法可言。

呂子臧與朱粲剛一交鋒,便回馬逃走,領著他的三千輕騎向臥龍崗旁馳去。

朱粲一見,哪裏肯舍,便與張樹榜等一起,指揮他的隊伍隨後趕去,追到臥龍崗旁的一片林子邊上,卻不見唐軍的影子,正在東張西望,忽見崗下一片窪地裏有唐軍的旗幟在緩緩地搖動,朱粲忙向部下命令道:“唐軍在那裏,快追過去,消滅他們!”

張樹榜急忙說道:“大王!那片窪地四麵臨崗,隻有一個小小的進出口,裏麵敗草叢生,一旦有唐軍在崗上埋伏,堵住出口,我軍怎麼辦?”

朱粲聽後,不由後悔道:“是啊,我倒沒想到這一層哩!你看,大軍已經衝過去了,隻好走一步,看一步吧。”

張樹榜見朱軍將士一起湧向那塊崗下的窪地,也隻好尾隨在隊後,心中暗想:“一旦有唐軍的伏兵出現,我就掉轉馬頭先逃出去。”

過不多久,呂子臧的人馬已經攔住那個出口,崗上伏軍隨著馬元規一聲令下,萬弩齊發,崗下的朱軍紛紛倒地,眨眼之間,死傷無數。

本來混亂的朱軍,這一下亂得更加厲害,七八萬人擁擠在一塊低窪的狹小地麵,四麵高崗上有唐軍狙擊,出口又被嚴密地堵死,急得朱粲兩眼血紅,大聲叫罵著,命令全軍突圍,可是四麵都有唐軍把守,從哪裏衝出去呢?

還是張樹榜腦子好使,急忙指揮士兵用窪地上的敗草,紮成草把,組成一支百人火把隊,燃著後,張樹榜也手持火把,身先士卒,領著那支火把隊伍在前麵開路,指揮朱軍突圍。

馬元規一見敵軍手舉火把衝過來,不由一驚,座下的戰馬見到大火,更是嚇得噅噅亂叫,向旁邊閃過去。

張樹榜趁機帶著朱粲突出重圍,向南逃去。

馬元規、呂子臧又在後麵追擊,殺得敵軍屍橫遍地,沿路一片哀號之聲。

這一仗朱粲吃了大虧,死傷了三千多人,其餘大部分逃散了,身邊的殘餘兵馬隻有七八千人了。

朱粲氣得大罵道:“這座南陽古城,老子非打進去不可!”

遂與張樹榜又率領著隊伍去收集餘部,伺機攻占了冠縣,朱粲說:“人的一生不過富貴二字,我何不也做幾天皇帝,在青史上留個名哩!”

張樹榜忙支持道:“大王人多勢眾,縱橫數千裏地,早該登基了!”

於是,朱粲在冠縣自稱“大楚皇帝”,改年號為“昌達”。自起義以來,朱粲帶著軍隊總是打來打去,沒有一個固定的居所,連一個正式的妻子都未娶,他對部下說:“這次登基做皇帝了,我也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你們快去替我選妃子去!”

朱粲在冠縣城裏忙著稱帝選妃,這消息很快傳到南陽城,呂子臧立刻對馬元規建議說:“朱粲剛被我們打敗,軍隊的元氣還未恢複,現在又稱皇帝又選妃,鬧得一塌糊塗,我們應該趁機去攻打冠縣,這是殲滅朱粲的最好時機。”

馬元規卻不答應,他說:“我軍剛打了勝仗,也該休整一下,朱粲新敗,古人說:‘窮寇莫追’,何必那麼性急?朱粲正在高興頭上,他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韃不了幾天啦!”

呂子臧又說道:“如果我軍不及時前去攻打,朱粲的軍隊重新收攏起來,等到力量強大而糧食吃光時,他們就會狗急跳牆,來與我們拚命的,到那時我們就不容易一舉殲滅他了!”

馬元規仍然不答應出兵,呂子臧見左說右說都不行。果然不出呂子臧所料,朱粲不久忙完了他做皇帝的事情之後,便集合餘部,率軍進攻南陽,準備要報臥龍崗被圍之仇了。

呂子臧麵對城外的朱粲大軍,氣憤地對馬元規說:“若是早昕我的話,眼前怎麼會被困?”

馬元規仍不服氣地說:“兵來將擋,我先領兵出城,與朱粲打一仗,試探一下他的虛實再說。”

不料,朱粲兵馬眾多,馬元規剛領兵出城,便被朱軍團團圍住,若不是奮力拚殺,很有可能被朱粲活捉了。

回到城內,馬元規後悔地說:“早聽你的勸告,絕無今日之敗,看來隻有固守城池了!”

呂子臧不無憂慮地說:“你哪裏知道,這南陽城是一座古城,修建於東漢時期,距今七百餘年,由於年久失修,加上風雨侵蝕,城牆早已四處傾頹,還怎麼固守?”

馬元規一聽,不滿地問道:“那你說怎麼辦?不堅持固守,難道向朱粲投降嗎?”

呂子臧也不高興地說:“我不是要你去投降,我認為,固守隻能是暫時的,應該向長安求援才行,沒有救兵來援助,這座城是固守不住的。”

馬元規卻說:“求援有什麼用?朝廷的主要兵力正在與隴右地區的薛氏父子大戰,哪裏能有軍隊派來?”

呂子臧聽了,氣得一時無話,料定自己終難逃脫這一劫了,於是捶著胸脯對馬元規吼道:“老夫這一次非把命丟在你身上不可!”

馬元規聳了聳肩頭,無可奈何地說:“你埋怨我,我又怪誰呢?咱們還是合力守城吧!”

二人正說著泄氣話,士卒跑來報告:“朱粲開始攻城了,攻勢還猛得很哩!”

呂子臧立即建議道:“要命令全城的年輕百姓都一起守城,要求每人自帶滾木十根、鐳石十擔,隻有增強城上的防守力量,才能製止朱軍的攻勢。”

馬元規聽後,對身後的書佐官說:“快去起草文告,就依照刺史大人的意見辦!”

呂子臧聽後,苦笑道:“這次接受意見好快,早聽我的建議,朱粲說不定已被我們殲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