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敬德怕秦王萬一有個閃失,那還得了?就在這關鍵時刻,他單騎趕到了,一見宋家寶正拍馬追趕秦王,便催馬上前,等宋家寶來到麵前,便張口招呼:“少將軍一向可好?”
宋家寶一見尉遲敬德,立即露出不滿的臉色,說道:“我好與不好,無須你問候,你現在是我仇人的部下,我們沒有話說,各走各的路。”
尉遲敬德見他要走,忙又攔住他的馬頭,對他說:“請少將軍聽我一言,令父八萬大軍都敗了,你一人領著這點人馬,又有何用?大唐天子上應天命,下順人心,這位秦王李世民便是一個好人。”
“別說了!我煩聽這一套!”宋家寶瞪了尉遲敬德一眼,接著挖苦他說:“你現在是唐朝的大將,自然替唐朝說話,你貪圖升官發財,卻忘了恩、負了義,是個背主求榮的叛臣!”
尉遲敬德耐著性子勸道:“你年輕不懂事,罵我幾句,我也能容你,可是,我不能眼看著你往死路上走,因為我和你父親畢竟是……”
沒等尉遲敬德說完,宋家寶兩眼怒視著他說:“我們的事不要你管!你升官發財去吧!”
說到這裏,用手中的大鐵棒往尉遲敬德的馬屁股上猛然戳了一下,那戰馬又驚又痛,突然躥跳起來,差一點把它的主人摔下馬。
趁這工夫,宋家寶拍馬向前,又朝遠處的李世民追去。
尉遲敬德定了定神,急忙對李世民大叫一聲:“秦王莫慌,末將前來助你!”
李世民射得一手好箭,素有“神射”之稱。
這時候,他見宋家寶又跨馬向自己追來,便拉了個滿弓等著。宋家寶一見,知道弓滿箭勁的道理,便勒緊馬的韁繩,放慢坐騎的腳步。
可是等了半天,李世民隻是引而不發,宋家寶好生奇怪,由於他年輕,眼力極好,仔細一瞅,看出李世民手中有弓無箭,箭袋中的箭枚也早已在先前的急奔中抖落幹淨。
宋家寶一時興奮,不由想道:“這是你李世民活該命絕!”
隻見他一鬆韁繩,那匹黑騮千裏追風駒閃電一般向前衝去。
說時遲,那時快,眼見宋家寶的馬頭就要撞著李世民的馬尾,忽然一聲霹靂炸響:“小小宋家寶,休得傷害秦王!”
一員大將的偉岸身影也隨聲趕到。來者並非他人,乃是剛對宋家寶苦苦勸降的尉遲敬德。
他人還沒有來得及趕到近前,那條出神入化的水磨鋼鞭早已橫截住宋家寶的那根大鐵棒了。
宋家寶一見,氣得滿臉通紅,大喝一聲:“來得好!看我替家父來懲辦你這個背主求榮之徒!”
尉遲敬德早對這個“少將軍”憋著一肚子的火氣,聽到他的謾罵,不禁憤慨地說:“不自量力的東西!你有何能耐,都使出來吧!”
說罷,手提鋼鞭等宋家寶出招,一見鐵棒舉在空中,他也揮起鋼鞭迎了上去,這一鋼一鐵撞擊在一起時,立即發出“咣當”一聲,濺出一串火星。
宋家寶不禁脫口說道:“鋼鞭果然厲害,不過今天你撞在我手裏,必死無疑。”
尉遲敬德聽了,暗自冷笑道:“你高興得太早了!老子隻用了三分力氣,還有七分未用哩!”
於是,掄起鋼鞭一路打過去,手法不斷變化著,而且越打越重,越打越快,宋家寶隻得東擋西堵,不敢有一點疏忽。
隻見二人鞭棒交接,聲動林木,震得那榆樹枝頭的葉子紛紛墜落,鐵棒風馳電掣,鋼鞭迅若蛟龍,連續打鬥了二十多個回合,宋家寶仍不能占上風,急得渾身冒汗,恨不能一棒將尉遲敬德打死。
站在一邊觀戰的李世民不住地在心中叫絕,但是他看得出來,尉遲敬德越戰越勇,鋼鞭揮得更快,更有力!
又鬥了幾個回合,宋家寶已明顯招架不住了,口中在呼哧呼哧地大口喘氣,手中的鐵棒稍一慢了,被尉遲敬德一鞭打去:“咣——哨”一聲,火星飛濺,宋家寶手中的大鐵棒被打落在地,人也差一點被摔下馬來。
尉遲敬德收起鋼鞭對他說:“快把你的兵器撿起來!若是不服,上馬再戰!”
宋家寶羞紅了臉,不說一句話,便下了馬,拾起他的大鐵棒,翻身上馬,咬牙切齒地瞪住尉遲敬德說:“他日必報此仇!”
尉遲敬德冷笑一聲,大喝道:“想的倒美!今日你隻有兩條道可走:要麼,投降大唐;要麼,下馬受死!”
宋家寶聽了,竟昂然不理,鼻子裏“哼”了一聲,便拍馬回營而去。
尉遲敬德不緊不慢地彎弓搭箭,忽聽“嗖”的一聲,那支強勁的箭羽正中宋家寶的後心,穿胸而過,當即栽下馬來,一命嗚呼!
李世民與宗羅喉指揮兵馬將宋家寶帶來的數千入圍起來,告訴他們說:“願意回鄉的,即刻散去;願加入唐軍的,可以留下。”
於是,李世民又收集了兩千多人馬,大勝而回。
尉遲敬德牽著宋家寶的那匹黑騮千裏追風駒,回到營裏,獻給齊王李元吉,說道:“不成敬意,請留下這匹坐騎。”
李元吉本想伺機找尉遲敬德的錯兒,未曾料到他打勝了宋家寶,威風凜凜地得勝歸來,又送給自己一匹寶馬,不禁赧然自愧,不得不上前致謝。
李世民趁機說道:“古書上說,黑鬃黑尾巴的紅馬,是寶馬,又叫千裏馬。看來,這匹黑騮千裏追風駒就是名副其實的寶馬呀!”
尉遲敬德笑道:“這匹黑騮一旦跑起來,什麼馬也追不上它的。”
李元吉站在馬前,一邊看著這匹寶馬的黑鬃、黑尾巴、渾身紅得發亮的毛色,不禁脫口說道:“我來騎上它,跑一圈試試它的腳力。”
說罷,拉過韁繩,翻身上馬,隻見那馬一跑起來,烏黑的長鬃迎風飄灑,與身後的黑色長尾相互映襯,中間是一段紅彤彤的身子,遠遠望過去,活像是一條烏龍飛騰在一塊紅雲上麵,倏然而逝!
為了慶賀勝利,營中早已擺下一桌宴席,就等著為尉遲敬德賀喜慶功,齊王李元吉也特別高興,滿口稱讚那匹黑騮千裏追風駒,他說:“騎上去,一跑起來,隻覺得耳邊風聲呼嘯而過,好像是駕著雲彩在空中飛騰一般。”
秦王李世民帶頭鼓掌道:“自古以來,人才難得。有句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說到這裏,秦王十分欣喜地看著尉遲敬德,端起了酒杯,對大家說:“這次,我得到了尉遲將軍,勝過收集三千人馬呀!為此,請大家幹杯!”
於是,大家都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尉遲敬德激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站起來,眼含著熱淚,向秦王李世民,也等於對大家發誓一般地說:“自今而後,我尉遲恭活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誓為大唐獻出畢生的精力!”
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等人聽了,都很受感動,一起鼓掌,徐世勣也趁機說道:“我提議,為齊王喜得千裏馬——幹杯!”
李世民、李元吉等都非常高興,自得寶馬之後,李元吉與尉遲敬德的關係也漸漸融洽起來。
尉遲敬德對唐,尤其對秦王李世民更加忠心不二了。
宋金剛在雀鼠穀大敗後,帶著殘兵敗將兩千多,逃到榆次時,聽說劉武周已主動放棄太原,逃往突厥去了。
他部下的將領紛紛埋怨,連劉武周的親信楊伏念也深為不滿地說:“太原城有兵有糧,主動撤走,豈不是有始無終,自毀帝業嗎?”
大將張萬歲帶著失望的語氣道:“我們打了敗仗,還沒有泄氣,可他身為皇帝,竟然不戰而逃,太令人寒心,我們還怎麼再為他去拚命呢?”
宋金剛一直沒有說話,聽了他們的言論,心中更加煩亂,過後才開口說:“無論怎樣,我決不領著你們去投降大唐,先回馬邑再說吧!”
部下將士隻好接受了這個決定,隨著宋金剛回到劉武周的“天興”王朝根據地——馬邑。
此時,劉武周的妹夫,被封為內史令的苑君璋仍在馬邑駐守,尚有五千人馬。
當初,劉武周采納宋金剛的建議,要帶領軍隊進攻河東各州縣,向太原進軍時,苑君璋曾經勸阻他說:“李淵以一個州的兵力,攻占了長安,所向無敵,這是上天幫助,也不完全是人力的功勞。太原以南,道路險要狹窄,孤軍深入,後無援軍,假如攻戰不利,到時候如何回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