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說道:“依我說,這一仗若是打起來,王世充的軍隊有三利,而我軍則有三不利!”
眾人一聽,不禁一愣,特別是李密把眉頭一皺,順口問道:“我軍有三不利?這未免有些聳人聽聞了吧?”
魏征不急不慢地說:“王世充的軍隊兵器精良,全是隋朝軍械庫裏的鋒利刀槍,這是一利;王世充這二萬軍隊是經過挑選出來,又休整了數月的精銳之師,這是二利;東都城內已經糧盡,他們是食盡求戰,必然拚著性命上陣,困獸猶鬥,何況餓兵?這是王世充的三利!”
李密很不高興地問道:“那我軍有哪三不利呢?”
魏征馬上又說道:“我軍的兵器不及隋兵,這是有目共睹的;我軍雖然多次取勝,但驍將銳卒傷亡不少;而且戰後從未訓練,軍紀鬆懈,士氣不是太高,有了這些情況,是難以應敵的。”
李密問道:“照閣下意見,我軍是退卻逃跑,還是繳械投降?”
魏征又說道:“魏公既要我講,我就把話說完。依我說,王世充全軍缺糧,必然前來死戰,若與之硬拚,即使取勝也得不償失!不如深溝高壘以拒之,至多半月,王世充全軍沒有糧食吃了,必然退兵,到那時我軍再隨後追擊,能不取勝嗎?這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程知節聽了,高興地拍手說:“真是好計,妙計!”
單雄信卻大聲說:“我不讚成那種縮著頭,如烏龜一樣的打法,我們有十倍於王世充的軍隊,何必那麼窩囊?把全軍拉出去,擺開陣勢,與王世充硬拚,他能取勝麼?要打就真刀真槍的拚!怕死能打仗麼?”
不少人都讚成單雄信的意見,七嘴八舌,主戰者居多,李密心中早就輕視王世充,便說道:“好吧,我們就擺開陣式,與王世充大戰一場,爭取一舉殲滅他!”
會後,裴仁基拉著李密搖頭歎息,捶胸頓足地說:“不用硬打就能勝他,為何偏要去拚殺一番呢!”
李密卻堅持說:“自古以來,戰場上的勝利是將士們用血換來的,舍此無他!”
魏征聽了,馬上反駁道:“自古用桌,貴在以謀,不是靠力戰的……”
李密聽了,一笑置之,心中暗說:“這人善於老生常談,也有些好為人師……”
公元六一八年(唐武德元年)九月二十五日,李密帶領瓦崗軍二十餘萬,出偃師城,在邙山腳下嚴陣以待,出師前,李密留下王伯當守金墉城,派隋舊官員劉廷守偃師,並對劉廷說:“這偃師城極為重要,城裏不僅住著王世充的一些親屬,還有我軍諸將的一些子女親屬在內,你可得謹慎守城啊!”
劉廷說:“請魏公放心,隻要有我劉廷在,這偃師城絕不會丟失的。”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李密這才領軍出發。
李密吸取上次的經驗教訓,把自己的指揮台放到邙山半坡上,並讓程知節、裴行儼兩位勇將各率五千騎兵,駐守在前麵護衛著。
不久前與宇文化及大戰時,因為指揮位置距離陣地太近,李密中流矢差一點喪命,這令他一想起來總是心有餘悸。這次在邙山西麵一塊平整的山坡上,建立了指揮中心,既離兩軍交戰的陣地較遠,又能居高臨下,觀察交戰情況,便於發號施令。
單雄信是一名勇將,又有三個兒子單虎、單豹、單龍相助,李密派他們父子率領一萬人馬,駐守在偃師城北麵,擔任前鋒軍,與王世充的隊伍隔著通濟渠對陣。
決戰之前,王世充派士卒在通濟渠止修建了三座浮橋,以便向渠北進軍時往來通過。
九月二十六日,陽光明媚,天空一碧如洗,正是秋高氣爽、草長馬肥的季節,兩軍決戰就要開始。
戰前,王世充向全又作了簡要的動員,叮囑將士們不要忘記先皇文帝的遺訓,一定要活捉李密,消滅瓦崗軍。
王世充派段達率領五千人馬,經過通濟渠上的三座浮橋,進攻單雄信的前鋒營地,兩軍頓時展開一場血戰。
單雄信留下小兒子單龍守營,自己帶著單虎、單豹,與迎麵衝來的段達廝殺在一起。
王世充的楚人士卒果然驍勇異常,他們手舞刀槍,殺得瓦崗軍紛紛潰退,幸虧有單氏父子拚命頂著,段達才不能衝上來。
李密在邙山坡上居高望遠,雙方交戰情況,盡收眼底,他不由說道:“東都隋兵果然勇悍,遇到單氏父子兵的頑強抵抗,他就無能為力了!”
裴仁基忙建議說:“請魏公派兵下山援助,隋軍必敗無疑……這是極好的時機。”
程知節與裴行儼!齊向李密請戰,他興奮地說:“請二位將軍各帶五千騎兵,快去增援。”
隻見裴行儼一馬當先,從山坡上突然衝入隋軍陣中,他那把大刀左揮右砍,殺得隋軍向兩邊散去。
段達一見,急忙向他的弓箭營大聲命令道:“快放箭!快,射死他!”
眨眼之間,箭羽如飛蝗一般向裴行儼射來,盡管他的大刀上下揮舞,打落了許多飛箭,終因流矢又多又密,身上連中數箭,再也支撐不住,從馬上墜落下來。
隋兵一見,立即高呼:“下馬了!射死了!”
他們一邊歡呼,一邊如潮水般湧向前去,準備割取裴行儼的首級,程知節早已看見,立即帶領人馬衝上前來,大喝一聲:“呔!休得猖狂,程爺爺來了!”
他雙手揮舞兩把大斧,連續劈死十幾個隋兵,後麵的人一見這個黑臉大漢厲害無比,嚇得拚命往回跑。
程知節趁這工夫飛馬趕到裴行儼身後,見他已經昏迷,心中掠過一陣陰影:“即使死了,我也要把你的屍體救回去!”
隻見他兩腿夾緊戰馬肚子,把雙斧插入腰中,突然使出蒙古騎手飛馬撿羊的絕技,一下子把裴行儼抱入懷中。就在這時,段達的兒子段乃喜突然衝來,舉槍就刺!程知節已有防備,忙把身子向旁邊一閃,段乃喜槍頭貼著他的腋下穿過,那鋒利的槍頭竟然刮去了一大片肉!
一向魯莽強悍的程知節,隻覺得腋下一熱,隨著就是一陣鑽心的疼痛,他立刻意識到自己負傷了!
程知節扭回頭來一看,見來將已經臨近,並伸槍向自己再次剌來,他心中恨道:“我已受你一槍,豈可再乎!”
隻見他左手扶住馬背上躺著的裴行儼,右手突然伸去,飛快地抓住來將的槍頭,用力一折,隻聽“哢嚓”一聲,那根鵝蛋粗細的槍杆,立即斷成兩截,嚇得來將勒轉馬頭就逃。
程知節又回轉身來,把手中的半截紮槍,用力投向敵將,正中那人的後背。由於用力過猛,槍頭從背後插入,又從前胸穿出,血流如注,段乃喜立即栽下馬來死了。
段達在營中看得清清楚楚,頓時號啕大哭起來,一邊叫著兒子的名字,一邊帶領兵馬,衝殺過來,雙方的混戰開始了……
兩軍從辰時大戰至日暮,方才各自收兵回營。戰場上屍橫遍地,有的缺臂,有的斷腿,大多數屍體上沒有了頭顱,其慘狀目不忍睹。
程知節回到營中,裴行儼才蘇醒過來,其父裴仁基對因搭救兒子負傷的程知節感恩不盡,要跪下向他叩頭,程知節急忙拉住他,說道:“這是為將之道,若是我在陣中負傷,你兒子裴行儼見到,也會拚著性命去營救的。”
裴仁基敬重地說道:“剛才交戰時,你飛馬衝入敵陣之中,殺退敵兵,救起我兒,負傷後又轉身奪過敵將的長槍,折斷槍杆,反手投槍,殺死敵將,這一連串的動作,真是驚人之舉,非英雄不能做得出來!”
程知節聽了,隻是哈哈一笑道:“這有什麼了不起!前次秦叔寶在戰陣中營救魏公,不也是如此麼?”
李密聽了,連忙豎起大拇指說:“我有這般勇猛之將,何愁王世充不滅?”
裴仁基又說:“今日之戰,隋軍也果真是精銳之師,自始至終士氣旺盛,鬥誌不減,不可輕視啊!”
此時,有人來報告:“孫長樂、劉長賢、穆永會等將領因受傷過重,已處彌留之中……”
裴仁基忙對李密說:“請魏公過去看一下,也是對負傷將士的撫慰與關心。”
李密這才隨來人走去,許敬宗說道:“別小看這親臨撫慰,幾聲問候,它的作用可大哩!甚至於它能超過千聲嗬斥、萬聲責罵的威力!”
魏征聽後,不由感慨地說:“當年,泰國大將孟明視與晉國交戰,兩次失敗,但是秦穆公仍然熱情地前去撫慰,孟明視深受感動,便把自己的財產和俸祿全拿出來,送給在戰爭中死亡將士的家屬,他跟士卒一塊過苦日子。士卒吃粗糧,他也吃粗糧;士卒們啃菜根,他也啃菜根,天天苦練兵馬,終於練得兵強馬壯,殺敗了晉國,在場的將士們聽了,都不說話,他們對李密不重視賞賜恩撫的做法十分不滿;而王世充正與李密相反,每戰之後,都要重賞部下,把自己的金銀財寶賜給有功之人,毫不吝惜,因此他的軍隊裏有很多為他效力的死命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