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王世充派人放火將元府燒成灰燼,以達到毀屍滅跡的目的。
從此,王世充在東都城裏恣意橫行,結黨營私,無人敢說一個不字,皇泰帝也隻好聽之任之,自己也在深宮中享樂。
一天,王世充聽說皇泰帝新得一美人妙仙,便與劉浩等人進入宮中,恰逢皇上帶著妙仙美人坐在禦花園裏,一邊賞花,一邊談笑。
王世充向皇泰帝問安之後,奏道:“啟稟陛下,城中糧食將盡,臣想用庫中布帛兌換李密的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皇泰帝說:“你把元文都等人殺了,李密能不知道嗎?他能答應換糧嗎?”
王世充笑道:“憑著陛下的皇威,李密一定會答應的,臣有絕對把握。”
皇泰帝說:“那太好了,卿有把握,自去辦理吧!”
王世充說:“陛下要親擬一份詔書給李密,不然他是不會答應的。”
皇泰帝笑道:“難道朕的詔書能有那麼大的作用嗎?果如此,朕現在就去寫!”
王世充見皇泰帝一走,便仔細看那嫦娥般的美人妙仙,隻見她滿頭黑發如墨,襯托出一張玉麵花容,體態婀娜,風流端莊,果然是豔麗無比,不由得看呆了。
劉浩上前悄悄說道:“王爺!別愣肴了,你老人家若是喜歡她,我把她弄回府裏去,讓你好好樂一樂!”
王世充說:“那,那皇上怎麼……辦呀?”
“什麼皇上?他能玩得,你就玩不得嗎?管那麼多幹什麼!他能翻的了天嗎?”
隻見劉浩對幾個侍衛一招手,走到那美人身邊,向她說:“我領你去一處更好玩的地方!”
說著,伸手摘下一朵花兒,往她口中一放,一個大個子侍衛將她扛在肩上就往宮外走去,轉眼之間,已經拐過興教門,向玄武門方向去了。
王世充正在想著如何向皇泰帝交代,皇上已經派人將寫好的詔書送來,王世充接過詔書,如臨大赦般地離開了乾陽殿,出宮而去。
那妙仙原來是元文都的外甥女兒,新近進宮,王世充知道以後,對皇泰帝更加不滿,心說:“難怪皇上對元文都那麼信任哩!”
劉浩問道:“派誰去送詔書給李密呢?”
王世充笑道:“倉中糧食不是還有嗎,有了這妙仙快活著,過幾天再說。”
皇泰帝找不到美人妙仙,知道是被王世充劫走了,心中如何不氣?可是,宮中的禁卒全被王世充換成他的死黨,連一個能相信的人都沒有,隻得忍氣吞聲,暗中祈禱道:“但願李密能夠早日打進東都,殺死王世充,我大隋還有複興之日!”
東都城裏缺糧,李密那裏遍地都是大米,遠遠望去,如滿地白沙一般。
攻下洛口倉之後,李密下令開倉放糧,既沒有專人在那裏負責發放,又無文券,讓老百姓任意取糧。
有一些饑民,取了糧食之後,無力扛回家,便隨意丟棄在路上。
時間一長,路上丟棄的白米竟有數寸厚,任往來的車馬行人踐踏,風吹雨淋,黴爛在泥土裏。
當時,各路起義軍及其家屬近百萬人來洛口倉取糧,他們遠地而來,沒有米袋糧包,有的用盆罐,有的用荊筐竹籃裝米,如何不撒得滿地都是?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洛水兩岸,在二十裏之內,全是白米鋪道,放眼一望,原來的黃土路,變成了亮閃閃的銀光大道!
據說,李密見了,興奮不已,對部下炫耀說:“此可謂足食了啊!”
他的元帥府參軍賈潤甫是個正直的人,當即說出自己的看法:“我以為,這不是足食,是罪惡!這麼珍貴的糧食一點也不愛惜,如此浪費,太令人心疼了。”
在旁邊的魏征也說道:“自古以來,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如今老百姓都紛紛前來歸附魏公,是因為魏公這裏有糧食。若是聽任糟蹋下去,一旦倉裏無糧,老百姓還來嗎?到那時,魏公還依靠什麼去成就大業?與其到那時後悔,不如眼前就重視啊!”
李密聽後,麵紅耳赤,連聲嘿嘿地笑著,不說話。
後來,李密對裴仁基等人說:“這個魏征說話,真是令人信服,但是總覺得有些刺耳,讓人難以接受。”
裴仁基勸李密說:“魏征為人耿直,他的話確是苦口良言,洛口倉也該速派專人管理了。”
李霍:這才派賈潤甫去洛口倉任總管,可惜為時太晚,上萬擔糧食已經浪費掉了。
不久,王世充派遣徐文遠帶著皇泰帝的詔書,來向李密借糧,徐文遠是東都皇泰帝的國子祭酒,也算是老臣了。
早年在長安時,李密曾經師從當時還是一個儒生的徐文遠,有了這一層關係,李密趕忙扶他麵南而坐,以弟子之禮,北麵拜師,徐文遠深受感動。
於是,他對李密提出了忠告:“王世充為人殘忍而狹隘,他已完全控製東都的朝政大權,將來必然要取隋而代之。你若想進入東都,必須打敗王世充;若想打敗王世充,就不能借糧給他。”
李密說:“王世充是想用布帛換取糧食,而我們軍中也正缺少衣服呀!”
徐文遠卻堅持勸他說:“我再說一遍,無論如何你不能答應給王世充糧食,否則,你將後悔莫及!”
李密忙問:“我不答應給糧,你回到東都時,王世充能放過你嗎?萬一他……”徐文遠毫不猶豫地說:“隻要你能打敗王世充,進入東都,我老朽縱然被他殺了,也心甘情願!”說完之後,不顧李密再三挽留,堅持回東都去了。王世充見徐文遠未能換來糧食,便訓斥他說:“難道李密連師傅的商子也不給一點兒?”徐文遠說:“若是元文都去換糧,準能換來,可惜,他已經死了。”王世充大怒道:“老東西!你在為元文都叫屈喊冤嗎?幹脆讓你找他去吧!”隨後,就派人把徐文遠用繩子勒死了,然後把屍體送回他家裏,說他未完成皇泰帝托付的任務,嚇得懸梁自盡了。
王世充眼看城中糧食將盡,心中著急了,便召集部下商議,段達建議道:“李密雖然打敗了字文化及,但是他的部下勁卒良馬多戰死,將士疲病的很多。隻要我們將士齊心,準能一舉擊潰李密的瓦崗軍。”
劉浩想出一個計策:“我假說隋文帶楊堅托夢於我,要我轉告王世充,應立即率兵攻打李密,將士若不奮勇殺敵,必將染疫而亡……”
王世充聽了,高興地補充充道:“這確是好計!因為我的部下士卒多是楚人,曆來楚地人好迷信鬼神,你這夢的內容一開,必能讓將士們踴躍請戰,爭著殺敵,定能打敗瓦崗軍!”
二人計議已定,第二天就在全軍公開宣揚劉浩的那場夢,士卒們一聽,果然紛紛請求出兵攻打李密。
王世充又從全軍中挑選出精兵強將,共有二萬餘人,組成一支精銳之師,連續操練七八天時間。
為了有效地打擊對手,王世充深知騎兵的作用,便從東都城裏挑選出三千多匹戰馬,找出三千名驍健銳卒,組成一支矯捷耐戰的鐵騎隊伍。
一切準備好之後,劉浩又想出一個計策,他說:“有句俗話‘人貴誌氣,軍貴士氣。’兩軍交戰,若能讓對方的士氣低落下去,我軍必然戰勝對方!”
王世充笑道:“這士氣對軍隊來說,果然重要,可是你有什麼辦法能讓瓦崗軍的士氣低落呢?”
“我有,我已想出了一條妙計!”
“快,快說出來我聽!”
劉浩馬上伏在王世充的耳邊小聲說了幾句話,使他高興得手舞足蹈起來,大叫道:“好計,好計!這一仗李密必被我擒了!”
兩人分頭準備,三天後,一切就緒,王世充帶領二萬精銳之師,三千鐵騎讓劉浩率領,出師攻打李密。
由於經過認真訓練與動員,王世充的隊伍軍容整齊,士氣旺盛,大軍進至偃師城,在通濟渠南安營紮寨。
李密聽說王世充領兵出城,立即召集部下商議破敵之策,裴仁基首先說道:“王世充發傾城之師前來挑戰,東都必然空虛,不如運用避實就虛打法,可以一舉擊敗王世充。”
秦瓊立刻表示讚成,他說:“可以分兵守住各處要隘,阻止王世充東進;再挑選三萬精兵強將,沿著黃河西出直抵東都城下,再用一支人馬埋伏在王世充回東都的途中……”
李密聽得有些不耐煩了,打斷秦瓊的話,說道:“王世充已是我們的手下敗將,他的軍隊不過兩萬餘人,而我軍有二十萬之多,有何懼哉?與他硬拚,他也難以取勝,何必搞得那麼複雜呢?”
有個隋朝的舊將陳智略說:“我認為,王世充的兵馬不多,而且屢戰屢敗,早已喪膽了,兵法上說‘倍則戰’,何況我軍十倍於敵,隻要一打,必能取勝。”
李密聽得直點頭,笑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