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彠笑道:“楊廣暴戾如此,還念什麼小恩?投李淵之後,你將受重用,會使你獲大恩的啊!”
陳叔達便隨著他出城投降李淵,受到特別寬待。李淵當場宣布既往不咎,還任命陳叔達做丞相主管和記室溫大雅在一起執掌機密。
武士彠問陳叔達:“怎樣?我的話沒有錯吧?”
陳叔達不禁赧然一笑:“未料到李淵如此寬厚,真是大人風範,此人必然要坐天下了!”
武士彠說道:“李淵是知人善任,唯才是用。無論投他早晚,一視同仁。我是太原起兵前投奔他的,而你僅是一個降將,但是,你一來就成了他的近臣,可比我吃香!”
陳叔達笑道:“官職大小,我曆來不在乎,難道你不了解我的人品?關鍵在於看重我的人格,這也是我一個文人應有的氣節!”
武士彠也深有感觸地說:“是啊!李淵知道尊重人的人格,特別重視敬重文人的骨氣,盡管我是一個做木材生意的商人出身,因為我曾在他困難時資助過他,他總是念念不忘那件往事,居然封了我一個大官,我反倒覺得受之有愧了!”
陳叔達連連點頭:“我以為,官職無論大小,李淵如此大仁大義,我們都該恭敬勤勞,忠心不貳吧!”
不久,李淵的大軍來到了秦晉交界的龍門。
李淵正在與裴寂等觀察形勢,考慮是不是渡河去直取關中的戰事,忽見劉文靜領著那位突厥人康鞘利樂嗬嗬地來了,李淵一見,不禁大喜道:“這太好了!歡迎歡迎,歡迎始畢可汗派來的使臣!”
李淵興奮地說著,一麵伸出手去,左手拉著劉文靜,右手拉著康鞘利,熱烈地笑著說:“走,下山去吧,到營帳裏為你們接風洗塵!”
文武官員們隨後跟著,李世民指著裴寂的背影說:“若是按他的意見把軍隊撤回太原,此時此刻,我們這些人還能站在這龍門山上看黃河水嗎?”
李建成不滿地說:“在犒賞大會上,我幾次想向父帥建議,對這老東西給以處罰,後怕引起父帥生氣,才沒有……”
“處罰他倒沒必要,教訓他確是應該,不知他見到劉文靜、康鞘利來了,自己作何感想?”
建成聽了,忙說道:“我去問他去——”
世民抬手去拉他時,建成早已跑到裴寂身邊,質問道:“請問長史大人,你見到了劉文靜、康鞘利一起來了,有何想法?”
裴寂聽了,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在左右官員的眾目睽睽下,急得麵紅耳赤,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走在後麵的李世民趕上來,伸手拉過李建成,正要說話時,殷開山對二人悄悄地說道:“裴長史夠難堪了,請兩位大都督別再說了吧!”
李建成聽了,不屑地看著裴寂的脊背啐了一口道:“他活該!”
李世民搖了搖頭,輕輕地對殷開山說:“我擔心劉文靜知道這事以後,不會跟他善罷幹休的。”
殷開山趁機提醒他說:“若是那樣的話,兩位大都督就更不該插進去,給唐公添亂哪!”
李世民這才點了點頭說:“是這樣,是這樣,多謝你的關照!我們是做得有些莽撞了。”
世民拉著建成,兩兄弟在後麵小聲議論了一會兒,一起下山回營去了。
當晚,李淵在帳內擺上豐盛宴席,歡迎突厥使臣康鞘利的到來,慰勞功臣劉文靜,讚其不辱使命,不僅與突厥交好,而且帶來少量的突厥兵馬,正合他的心意。
早在太原出兵前劉文靜出使突厥,與始畢可汗和議成功,答應派兵幫助李淵入關,而且說明兵力多少由李淵決定。
後來,李淵熱情接待了康鞘利等人,接受了始畢可汗的來信和禮物,禮儀待客都十分恭敬周到。李淵還贈送給康鞘利等人厚重的禮物,使這些突厥人非常高興。
始畢可汗還讓康鞘利帶來一千匹突厥馬,要來太原互市。李淵挑選其中的良馬五百匹,軍中的將士見了,請求用自己的銀子買下其餘的五百匹,但是李淵勸說道:“突厥人的馬匹多,人又貪財好利,若是一次全買了,他們會源源不斷地送來,恐怕你就買不起了。我隻買他們馬匹的一半,是有意向突厥人示窮,也想壓一壓馬價。”
李淵見將士們似懂非懂,又接著說:“你們想一想,突厥人千裏迢迢把馬匹趕到太原來,總不能把馬匹再趕回去吧?當康鞘利等人急著要回突厥時,他們的馬匹能不降價嗎?一句話,等到他們降價時,我們再買也不遲!而且即使要買,也是由我付銀子,怎會讓你們破費錢財呢?”
將士們聽了,才高高興興地回去了。不久,果如李淵所料,康鞘利等人急著回北方,可是馬匹還剩一半,隻得忍痛賤賣,李淵這才以很便宜的價格,買下了剩下的五百匹。
後來,劉文靜二次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發兵,李淵暗中告訴他說:“有件事你得當心,突厥人的騎兵進入我國,將是平民百姓的大害,他們到處搶劫,軍紀太壞!”
劉文靜問:“那可怎麼辦?”
李淵說:“我要突厥人發兵來助,是擔心劉武周勾接突厥騎兵,為害邊境;我隻想要幾百突厥騎兵做做樣子,壯大一些威風,也就足夠了。”
劉文靜笑道:“我懂唐公的意思,既要來,又要少,裝潢門麵,擺擺樣子……哈哈!”
李淵又叮嚀一句道:“千萬別來多啊——”
這次劉文靜從突厥二次出使回來,與康鞘利帶來五百突厥兵,兩千匹戰馬,李淵自然高興,抑製不住興奮地說道:“我們大軍已抵達黃河,而今突厥來助,兵少馬多,正合我意,這都是你的功勞啊!”
說完,熱情地向劉文靜敬酒,宴會進行得十分熱烈,直喝到深夜才散。
次日,李淵正準備討論如何進兵的問題,不料劉文靜氣呼呼地拉住裴寂的衣領,來到元帥大帳,請求評理!
原來,劉文靜聽了裴寂之前請求撤軍的建議,一位裴寂設法將自己除掉,加之二人之前早有芥蒂,便是要爭得一番道理為止。裴寂考慮大局,大軍馬上要向關中進軍,要是突厥人再節外生枝,那可就真的是前功盡棄了,為了避免這個結果的出現,裴寂斷然下定了決心。
次日,李淵在大帳之內辦了一桌酒席,把劉文靜、裴寂一起喊來,裴寂慌忙走到劉文靜麵前,“撲通”一聲跪下,就要給他磕頭,被劉文靜伸手拉起來,說道:“你這是幹什麼?這不是折煞人嗎?”
裴寂兩眼流著淚水,說道:“過去,我們是莫逆之交,親如兄弟。但是這次我對不住你,我辦了一件錯事,你能高抬手讓我過去,我一定牢記恩情,銘誌不忘,若是仍氣不過,請唐公免了我的職,放我回晉陽宮去!”
說罷,堅持又要磕頭,劉文靜攔擋不住,李淵笑道:“他要磕頭,就讓他磕幾個,他認了錯,你消了氣,豈不解決了問題,大家還是好朋友嘛!”
劉文靜盡管怨氣很大,見裴寂已經在自己麵前兩次下跪、磕頭,又流著淚水求情,心裏的氣早消了大半。俗話說:男兒兩膝值千金,殺人不過頭點地。還說什麼呢!
李淵見此情景,端起酒杯說:“來,為我們的友誼能夠地久天長,幹杯!”
喝完之後,李淵又端起酒杯說道:“劉司馬兩次出使突厥,不辱使命,完成任務,突厥又派兵相助,我們大軍可以放心地進軍關中,你勞苦功高,我怎能不敬你一杯!”
說完之後,端起杯子同邀裴寂向劉文靜敬酒,然後,他又說道:“今天,我坐在這特別大將軍的元帥大帳裏,全是你們二人把我連推帶擁地送上這個位置,自太原出兵,我們一帆風順,正要過黃河、入關中、打長安,推翻暴君統治已經不要多長日子,希望二位同心協力,共助我勝利完成反隋大業!來,我們共同幹了此杯!”
李淵又對劉、裴二人說:“你們是我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同在這一條船上,隻能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了。”
溫大雅進帳來報告道:“汾陰來了一位賢士,請求拜見唐公,聲稱是來獻奪取關中之策的。”
李淵一聽,興奮地說道:“好吧,我們切勿因小節而貽誤大事,何況二位乃明智之人,無須我再繞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