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李淵起兵建基業 善將良才奔瓦崗(2 / 3)

在這期間,李密仗義疏財,周濟親故,養客禮賢,結交天下義士。不久,被選為隋煬帝左翊衛府衛士。

一日,隋煬帝忽然向近臣宇文述問道:“剛才左仗下那個黑臉膛的年輕人,不像是一個安分的老實人,以後不要再讓他當宿衛了!”

因為宇文述曾得過李密之父李寬的好處,便暗中指點李密,要他稱病在家,自動免職,避免被煬帝所害。

李密早已不想在那個暴君身邊待著生悶氣,便回到家裏閉門讀書,決心要在將來幹一番大事業。

一次,李密騎了一頭牛,出門去看朋友。在路上,他把一本《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

正當李密讀得津津有味時,恰好當朝宰相楊素坐著馬車從後麵趕上來,見前麵有個少年在牛背上讀書,暗暗稱奇。

於是,楊素在車上招呼道:“喂!那個少年書生,在牛背上還讀書,這麼用功啊!”

李密回過頭來一看,認得是宰相楊素,便慌忙跳下牛背,向楊素作了一個揖,報了自己的名字。

楊素問道:“你在看什麼書?”

李密回答道:“我在讀項羽的傳記。”

楊素跟李密談了一會兒,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抱負。回家後,楊素跟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孩子的學識、才能,比你們幾個兄弟都強得多,將來你們有什麼緊要的事情,可以找他商量。”

從那以後,楊玄感真的和李密交上了朋友。

後來,隋煬帝第二次征討高麗時,派楊玄感在黎陽督運糧草,他趁機發動起義,把八千民夫組織起來,發給他們兵器,準備推翻暴君的統治。

但是,楊玄感發現自己身邊缺少一個謀士替他出謀劃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長安的好友李密。

不久,李密應楊玄感之邀,來到了黎陽。

楊玄感向他請教道:“要推翻暴君的統治,這個仗應該怎麼打?”

李密胸有成竹地說:“想推翻暴君統治,打敗隋軍,有三種辦法。首先,暴君如今在遼東,我們帶兵北上,截斷昏君的退路。他前有高麗,後無退路,不出十天,軍糧接濟不上,他的軍隊一亂,我們不用打也能取勝,這是上策。其次,我們向西奪取長安,抄他們的老巢。隋軍如果想退軍,我們就占據關中地區作根據地,憑險堅守,這是中策。還有一計,就是就近攻打東都洛陽,不過,這可是下策了。因為朝廷在東都留著一部分軍隊,不一定能很快攻打下來。”

楊玄感聽完了這上、中、下三策之後,急於求成,覺得前兩條都太費時間,說道:“依我看,你的下策倒是個好計策。現在朝廷官員的家屬,都在東都。我們一旦攻下東都,把那些家屬都控製起來,隋軍的軍心必然動搖,還愁打不敗他們嗎?”

李密又向他提醒道:“東都有隋兵防守,一時攻不下來,對我們可不利啊!”

楊玄感終不昕李密的勸告,堅持打東都,結果兵敗身死,李密也沒有逃脫,被隋軍抓住了。

隋軍將領準備把李密送到煬帝那裏去,在半路上,李密與十幾個人被關在一起,他出了個主意:各人將隨身帶的錢財都拿出來,送給押送他們的隋兵,供他們吃喝。

那些隋兵有了錢財,隻顧喝酒作樂,防守便鬆懈下來,李密他們就趁隋兵酒醉糊塗的時候,瞅個機會逃跑了。

逃脫之後,李密很想另找機會,繼續反抗隋朝,便去找起義軍的首領做靠山,但是,許多起義軍的首領都看他是個文弱書生,不大重視他。李密沒辦法,便改名換姓,東藏西躲,幾次都差點兒被官府抓去。

正當李密無路可走的時候,他聽說東郡(河南滑縣東)瓦崗寨有一支起義軍,兵力很強,首領叫翟讓,為人厚道,又喜歡結交朋友,便決定去瓦崗寨投奔翟讓。

這個翟讓,本來是東郡的一個小吏,隻是他的上司潘某看上了他的妻子吳氏,便經常有意差他出門辦公務,便趁機與吳氏鬼混。

所謂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裏。日子久了,街坊鄰居中有好事者,便把這件事泄露給了翟讓。

這翟讓本是一個正直的漢子,當時氣得恨不能取刀在手,去與潘某拚命,但他轉而一想,如果這麼莽撞地找上門去,潘某非但不認賬,反會倒打一耙,說他誣陷好人!

於是,翟讓忍了又忍,裝作不知道那回事似的。

過兩天,潘某故伎重演,又派翟讓出門辦差了。他二話不說,收拾一下就出門而去。不過,他走出東郡城門之後,走進一家小酒店裏喝酒去了,心說:“這回老子不去替你辦差了,等一會兒回去要你的狗命!”

翟讓喝了一個時辰的酒,估摸著潘某這工夫該去與吳氏幽會了。遂付了酒錢,懷裏揣了一把利刃,悄悄地回到城裏。剛到他住的那條街口,有的鄰居就提醒他道:“當心啊,家裏有野狗!”

翟讓聽了,真是火上澆油,憑一腔怒氣,又有酒力壯著膽,便大步來到門前,猛地一腳,踢開房門,向床上一看,啊!兩個狗男女正赤身裸體摟在一起呢!

潘某又驚又怕,嚇得光著屁股滾下床,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一麵連連磕頭,一麵哀求著……

翟讓也不說話,趁潘某伏在地上磕頭的工夫,掏出利刃,一刀刺進他的後心,潘某當即倒地而死。

那淫婦吳氏坐在床上嚇得亂作一團,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翟讓心中暗說:“這種沒有廉恥的女人還要她何用!”

他走到床邊,把赤身裸體的吳氏拉下床來,也一刀刺死了。然後,他又把奸夫和淫婦的屍體放到一塊,關上房門,去東郡縣衙自首。

潘某與縣令早有勾結,根本不聽翟讓的申訴,就把他關押起來,判成死罪。

有個獄吏名叫劉延善,十分同情翟讓的遭遇,對他說:“我看你是條好漢,怎麼能在牢裏等死呢!我要救你!”

當天夜裏,劉延善便偷偷地替他砸了鐐銬,打開牢門,把翟讓放了,並對他說:“當今朝廷無道,天下將要大亂,你遠走高飛去吧!”

翟讓感激得流下淚來,拉著劉延善的手說:“我翟讓若有出頭之日,絕不會忘記活命之恩!”

劉延善忙說:“救人不圖謝,隻因良心在!你快走吧!三天後,說不定我就忘記了你的名字!”

翟讓逃出了監牢,心說:“當年,陳勝、吳廣都能造反,差一點就當上了皇帝。所謂亂世出英雄,我翟讓也是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何必甘居人下?聽說瓦崗山上樹大林深,何不去召集人馬,占山為王?”

想到這裏,便大步登上瓦崗山。由於隋煬帝的暴政,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想反抗的人處處都有,而且人數還相當多。

翟讓在瓦崗山上招集了一些貧苦的百姓,在山上蓋起房屋,組成了一支起義隊伍,被人們稱為瓦崗起義軍。

李密來到瓦崗寨後,對翟讓說:“距山寨四十裏單家莊上的單雄信是個豪傑之士,弓馬純熟,武藝高強,又重義氣,可以與他結交。”

翟讓認為他說得有理,便與李密一起帶著禮物,去登門拜望,受到單雄信的熱情接待,成為知交,兩下裏往來頻繁,逐漸親密起來。

不料,單雄信的仇人武廷華得知這事之後,便要去官府告發單雄信,說他與瓦崗山賊相互勾結,陰謀叛亂。

單雄信獲得消息之後,派人報於翟讓,李密說道:“趁此機會,我們領人馬下山,幫助單雄信報仇,再邀他一起來山寨,以壯大我們的力量,豈不更好?”

翟讓笑道:“到底讀書人腦子好使,就照你說的辦!”

兩人商議妥當,便帶領山寨人馬,連夜趕到單家莊,幫助單雄信將武廷華一家十幾口人全都殺了。

單雄信對二人道:“你們幫兄弟報了仇,兄弟在這裏也不能住下去了。”便召集莊上的年輕人,趕著馬、牛、羊,擔著糧食,把全家搬到了瓦崗寨,加入了起義軍。

不久,有一個曹州離狐人徐世9也來到瓦崗寨,他雖年輕,隻有十七歲,卻生得身材魁偉,意氣軒昂,談吐文雅,謀略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