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偽造敕書製混亂 巧施妙計退突厥(2 / 3)

這時候,劉龍便對王威、高君雅說:“我走了。”

但是,他走不幾步,又回過頭來問道:“你們把這殺李淵的計劃全告訴了我,不怕我去向李淵告密嗎?”

二人聽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哈哈大笑,王威說:“不會的,你劉鄉長是我們的朋友,怎麼會出賣我們?”

劉龍回來之後,急忙把王威、高君雅的計劃告訴了李淵:“兩人想借著去晉祠求雨的機會,對大將軍下毒手,請千萬提防!”

劉龍走後,李淵氣憤地大罵道:“匹夫!真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其實,李淵早覺得王威、高君雅糾纏在身邊,礙手礙腳,很不耐煩,隻是沒有下狠心要搬掉這兩塊絆腳石。

現在他們既然主動向自己發起攻擊,再不先下手,反會被他們暗算,於是便找來世民、劉文靜等商議,很快安排下一個方案。

半月後,即公元六一七年五月十五日上午,李淵與王威,高君雅坐在一起處理政務,劉文靜帶著開陽府的司馬劉政會進來,站在廳堂上、大聲說道:“留守大將軍!卑職有要事稟報。”

李淵一聽,用眼睛示意王威等人去取狀紙來看,但劉政會不願意交給他,並說道:“我是要告發副留守的事情,這狀紙隻能給大將軍看。”

李淵卻不以為然地說:“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快拿過來吧!”

等接過那張狀紙,李淵展開一看,不禁麵現驚訝之色,口中自語道:“難道會有這樣的事情?”

王威、高君雅也緊張地看著李淵,一起問道:“請問大將軍,那狀子上告發我們什麼事情?”

李淵立刻把那狀子扔到他倆麵前,並說道:“你們自己去看吧!”

二人看完之後,王威首先說道:“哼!說我們暗中勾結突厥人,來侵犯我朝,罪大惡極,這全是誣陷!”

高君雅看著李淵反問道:“難道大將軍會相信這上麵寫的?”

李淵見時機已到,臉色一變,手拍案子怒斥道:“既有人證在此,難道我會相信你們!來人!”

話音未落,門外突然進來四條大漢,李淵向王、高二人一指,大喝一聲:“把他倆捆起來!”

王威急忙大叫道:“這是誣陷!我們冤枉!”

高君雅喊的聲音更大:“這是陰謀造反的亂臣賊子要殺我們,全是胡說……皇上知道,饒不了你們!”

王威、高君雅被押起來之後,仍然叫嚷不休,李淵看著他們倆,平心靜氣地對他們說:“有人告發你們,我不能徇情枉法,先委屈二位一下,等查清事實之後,該放時,一定會放你們;若有事實,你們也別怨我無情了。”

王威、高君雅關押起來之後,李淵說道:“留著這兩個壞種,等到起兵時祭旗吧!”

這事之後,在李世民的提議下,對李淵的護衛加強了,由李濤擔任護衛隊長,組成一支四百人的護衛隊伍,個個能征善戰,弓馬嫻熟,是從軍中挑選出來的。

李淵把王威、高君雅關押起來之後,正準備研究對付突厥的辦法,想派遣劉文靜去與突厥始畢可汗言和,不料兩天後,即這一年的五月十七日,始畢可汗竟然帶領數萬騎兵,突然侵襲太原城。

常受突厥之害的太原百姓,一聽說突厥人來,便嚇得失魂落魄地往家中跑。那些守城的兵士也怕突厥人,因為那些突厥兵善騎善射,弓射能力特別強,往往是箭無虛發。

李淵早知突厥人不好對付,這次又來得突然,真有些手忙腳亂。他一麵派人加強守城力量,命令緊關城門,安慰百姓,一麵召開會議,研究對付突厥人的策略。

在會議上,李淵說:“突厥人馬眾多,我們兵力甚少,這種戰爭隻能智取,不宜力敵,更不可硬拚。”

會後,李淵命令城內軍士全部退入內城,並把外城的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全部打開,讓突厥人進來。

當時,許多將士害怕突厥人真的進來了,那可怎麼辦?

長孫順德說:“突厥人一旦進入外城,內城更容易被敵人攻破,豈不更加危險嗎?”

始畢可汗見太原城四門大開,說道:“李淵足智多謀,城裏定有伏兵,故意引誘我們上當的,可不能進城啊!”

可汗的兒子呼延了解之後,對他的父親說:“孩兒想領一支人馬進城去闖一闖,探一探城裏的虛實。”

始畢可汗答應了,一再囑咐兒子要小心,並且說:“不要在城裏停留,以免被他們關在城裏。”

呼延帶領一千精銳騎兵,從太原城的北門馳入,沿著內城繞了半圈子,見城裏打掃得幹幹淨淨,一點動靜也沒有,便從東門馳出,不過半個時辰工夫。

呼延向他父親報告道:“我領著人馬轉了半個城,未見到一兵一卒,沒有一點響動,未遇到一點阻力,幹脆攻城吧!”

始畢可汗笑道:“漢人打仗善用計謀,不像我們突厥人,可別上當,以免中了李淵的埋伏。”

此時,太原城裏人心惶惶,李淵乘機宣布:“王威、高君雅勾接突厥人進犯太原城,立刻把這兩名奸細、叛賊斬首,以絕後患。”

本來李淵想用這二人的頭顱待起兵之日留作祭旗,現在等不得了,隻能用以激勵將士打敗突厥的決心。

見始畢可汗仍不撤兵,李淵心生一計,又於夜間派一支人馬出城,占據險要之地,突厥沒有發現他們。次日清晨,那支人馬又改道入城。突厥人把這情況報告給他們的可汗說:“城裏來了一支援軍。”

可汗又問:“有多少人馬?”

那位突厥人報告:“遠看黑壓壓一大堆,總有五六千人馬吧!”

始畢可汗說道:“李淵是個善於用兵之人,不可輕舉妄動,不如撤兵回去吧!”

但是他的兒子呼延卻說道:“父汗!我軍總不能空手而回,攻不進這座城,還可以到林寨裏去擄掠一些牛羊物資呀!”

始畢可汗認為兒子的意見有道理,便讓呼延領著兵馬到太原周圍的村寨裏搶掠一番,獲得不少的牛羊物資。

李淵運用這種不戰不和、虛張聲勢的空城計,使突厥可汗捉摸不透,覺得難以對付,隻好主動撤兵了。

太原城解圍了。可是,突厥人的騎兵如天馬行空,飄忽不定,說不準哪一天又會出人意料地突然衝來。

李淵苦苦思索著良策,想來想去,還是派劉文靜前去與突厥人議和吧!因為眼前自己的兵力太少,總不能在起兵之前就與突厥人拚個你死我活,那就更不劃算了!

想好之後,李淵親自提筆給始畢可汗寫了一封信,派劉文靜帶著信和豐厚的禮物前往突厥。信中大意是:我想大舉義兵,遠迎隋主,重新與你們突厥人友好相處,永結盟好,就像開皇年間那樣。雖然我們當今的皇帝很不讓可汗你滿意,但是當年文帝在位時,可沒有虧待過你。因此,可汗若是願意和我一起南下,隻要一路上不侵擾百姓,一切征伐所得,比如美女珍寶之類全歸你;要是可汗覺得路途過於遙遠,不便深入中原腹地,隻想結為盟好,那就安坐在您的帳幕裏,準備接受我贈送給您的財物吧!當然,以上這兩種方案,任可汗自己選擇吧!

信寫完之後,李淵在信封末尾題上“李淵啟”。

在場的劉弘基、竇琮等人一見,便對他建議道:“突厥人不認識漢字,他們隻重視財物,大將軍多送給突厥人財物厚禮即可,信末的署名還是改‘啟’為‘書’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