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招攬人才為己用 疑似被迫學周公(2 / 3)

接著,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的武士彠、戎州(今四川宜賓)刺史唐鑒的兒子唐儉,又專程來太原勸李淵起兵,他一時猶豫不決,正想再去晉陽官與劉文靜、裴寂商議,二子世民突來報告了一個壞消息:“煬帝將劉文靜抓起來了,這真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李淵大吃一驚道:“為什麼?劉文靜犯了什麼事?皇上遠在江都,怎麼到晉陽來抓人?”

李世民忙對父親說:“孩兒隻聽說劉文靜是受李密的牽連,才被抓捕的……”

原來占據瓦崗的起義軍首領李密,不久前攻打東都洛陽,隋煬帝一怒之下,聽說晉陽令劉文靜與李密有姻親關係,便被株連上了。

李淵又問兒子:“劉文靜被關押在哪裏?”

世民忙答:“暫時就被關押在太原監獄裏,不知以後會不會往江都解送。”

李淵手捋胡須,沉吟了一會兒,對世民吩咐道:“快去讓夏侯端、李濤來我這裏!”

不一會兒,兩人走進了客廳,李淵劈頭就問:“當前,我們能上陣的精銳兵士有多少?”

李濤急忙答道:“四千人馬不到吧!”

“太少了!”李淵自語道,又接著問:“能否在短時間內,再增加一些騎兵?”

夏侯端告訴他說:“那些老弱殘兵雖然充了數,但是沒有作戰能力,要他們何用?”

李淵聽了直點頭:“是的,是的,那不是濫竽充數嗎……再多也無用!”

李世民插話道:“前次鷹揚府司馬許世緒不是向父親表示過他的三千騎兵,願以我們的馬首是瞻,何不把他的三千騎兵充實進來?”

李淵忙把大腿一拍,笑道:“世民說得對,許世緒是說過這話,但……但不知他會不會——”

“父親,讓孩兒去許世緒那兒一趟吧!”世民請求說。

李淵看著兒子道:“可以,你現在就去。”

世民正要走,李淵又對李濤吩咐道:“現在是亂世,讓你叔父領二百騎兵,護送你去吧,為父才放心。”

李濤答應一聲,隨世民一起走了出去。

夏侯端低聲問道:“怎麼,要起兵了?”

李淵詭秘地搖了搖頭,笑道:“還不到時候,你再耐心等一段時間吧!”

夏侯端卻說道:“還要再等一段時間,一旦李密拿下了東都,豈不威脅太原?”

李淵心說:“這話說得對,一旦李密拿下了東都,他將要窺伺我的太原了,這倒真是值得考慮的事情。”

過了一會,李淵又忽然想起騎兵的事情,忙說道:“我的夏侯老弟!你得替我訓練出一支精銳的騎兵啊!”

夏侯端趕忙說:“好吧!隻要鷹揚府的騎兵調來,我就抓緊訓練,保證在三個月內,訓練出一支能征慣戰的精銳騎兵隊伍。”

李淵卻對他說:“據我了解,突厥所長,全在騎射。突厥人以弓箭作手臂,以甲胄為服裝,有利就打,遇難就溜,行動迅速,不重形式,真是靈活機動。我們也要學他們呀!”

夏侯端也說道:“大將軍說得對,了解他們,學習他們,最終才能打敗他們!”

李淵笑道:“不僅是能打敗突厥人,也能對付其他人的隊伍,你說是不是這樣的?”

後來,鷹揚府許世緒果真領著自己的三千騎兵,加入了李淵的騎兵隊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這六千多人的精銳騎兵,確實是李淵手中的主力。

劉文靜被關押後,李世民總想救他出來,又怕父親不答應,便對李淵旁敲側擊說:“劉文靜為人豪爽,胸懷韜略,是個難得的人才,孩兒想去獄裏探望他一下。”

李淵對劉文靜亦有好感,隻是沒有明說,他提醒世民道:“你去看望他,也不失朋友之道。不過,你要小心謹慎,別讓王威、高君雅的耳目抓住了把柄!”

李世民答應一聲,揣了些散碎銀子,叫上叔父李濤,帶了十幾個護衛騎兵,便去太原獄中,先見到監管大牢的劉元義,二人本是相識,焉有不準探望之理?

世民來到獄中,二人一見,劉文靜忙說:“我知道少將軍會來看我的。在文靜眼中,少將軍豁達大度,勝似漢高祖劉邦;神武謀略,又要超過光武帝劉秀,真乃命世之才!”

李世民聽了,自然高興,口中忙謙虛道:“過獎了!世民年輕,怎敢與他們相比?”劉文靜立刻說道:“如今天下大亂,朝廷名存實亡,急需有商湯、周武、漢高、光武一類的英哲人物出來,才能穩定局勢呢!”

李世民忙說:“這樣的人物在哪裏呢?”

劉文靜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剛才文靜已說了,少將軍英才嶄露,將來定是主掌神器之人!”

李世民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先不談這個,我來探望閣下,是想與君商量舉大計之事,請直言相告。”

劉文靜侃侃而談:“我們先分析一下天下形勢吧。當今瓦崗的李密正在攻打東都,煬帝南下江都,各地烽煙四起,大的連州郡、小的占山澤,真是數不勝數!但是,這些人都成不了大事。如果你們李家出來號令天下,四方才有可能安定下來。”

李世民忙問道:“為什麼呢?”

劉文靜又說:“你們李家父子占據著太原這個有利的地勢,手握重兵,又招納那麼多有識之士,還有那條讖語上說的李姓人當坐天下的預言,不是恰好應驗了嗎?”

世民聽了,不由又說道:“隻是兵力稍顯不足。”

“那沒有什麼,兵力易於解決,”劉文靜把手一揮,又說出自己的看法:“據我所知,近年來,四方的百姓為躲避盜匪,紛紛擁入晉陽。我任晉陽令幾年,結交了那麼多豪傑英雄,一旦召集在一起,不下數萬,再加上你們太原的軍隊,兵力就不少了吧!”

世民又說道:“說起來是這樣,但父帥老是遲疑不安,顧慮太多,我多次勸說,總不見效!”

劉文靜又勸道:“你們父子隻需振臂一呼,定能應者雲集,再乘虛入關,不用半年,可成就帝王之業!這是良機,不能坐失呀!”

世民聽到這裏,興奮地說:“英雄所見略同。我何嚐不願意,隻是父帥總不願背隋。”

劉文靜突然靈機一動,在世民耳邊低聲說了一會兒,狡猾地笑道:“隻要裴宮監如此這般去做,不怕令尊不答應,請少將軍抓緊去辦吧!”

李世民也笑了笑,對劉文靜說:“此計甚好。”

他正要告辭時,又轉過身來,對劉文靜小聲說道:“三天之內,一定救你出獄!請耐心等著吧!”

劉文靜高興地點頭,向李世民揮手道:“我在此靜等少將軍的好消息了!”

出了太原監獄,李世民又與李濤等來到晉陽官,見到裴寂,將劉文靜的計策向他一說,這位宮監立刻笑道:“好。”

李世民又說道:“既如此,我現在就回太原去了。”

回到太原以後,見父親麵帶愁容,坐在客廳裏長籲短歎,甚是焦慮。一問方知是突厥人攻打馬邑,王仁恭與高君雅連戰失利,突厥人還揚言要打太原哩!

李淵對世民說:“這件事若是被遠在江都的皇上知道,怪罪下來,豈不更加麻煩?”

世民乘機對父親說:“如今皇上無道,誰眼裏還有他這皇上?各地紛紛起義,百姓無以為生,隻有走上反抗道路,晉陽城都變成了戰場。父親再坐等昏君治罪,那不是自尋死路嗎?依孩兒之見,不如順應民心,舉起大旗,方能轉禍為福,化險為夷,不失當前這天賜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