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院長與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2 / 2)

素質優秀的學生

屈伯川校長經常到研究生中去,常說從培養出的研究生水平就可看出大學水平。尤其是博士生培養,要重視科研素質和實際能力,應當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麵、渴望求知和善於求知、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創新欲望和激情、腳踏實地、不畏艱險以及嚴謹學風的優良素質。

我體會,抓住機遇是創新靈魂。同樣遇到一種新事物,很多人對它視而不見、漠不關心,根本談不上探索其中奧妙。著名物理學家拉比在愛因斯坦70壽辰時致辭說:“在愛因斯坦以前和以後,從來沒有人如此深入地探索研究過關於空間、時間這樣一些人類最本能的觀念。”愛因斯坦生逢其時,科學的發展恰巧為解決此問題準備了必要條件,能力和機遇的完美結合使他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如何培養學生做新事物的“有心人”;教學水平很重要。偉大物理學家普朗克上小學時,他的老師說:“想象一下,一個工人舉起一塊石頭,奮力頂住它,把它放在房頂上。多少年以後,有一天,石頭掉下來砸了某人的頭,做功的能量不滅。”這樣解釋能量守恒的例子,使兒童時代的普朗克終生難忘,就像自己被石頭砸著一樣,一下子被奇異的物理世界吸引住,潛心研究,奉獻終身。

當今世界,國力之爭是人才之爭,科教興國是我國國策。培養好世界先進水平的學生至關重要。

科研高起點

屈伯川校長強調高校教師必須搞科研,科研要在高水平起步。解放初期,我國染料工業非常落後,到處充塞洋行染料。按屈校長和侯教授的指導思想,教研室選擇世界最新染料科技成果——活性染料起步。1956年世界上第一個活性染料投產,1958年教研室及國內相關人員聚集大連,從剖析、仿製國外最新產品分子結構生產至改進、創製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染料,使我國躍居世界第一染料生產大國。

隨著社會發展需求,化學科學與工程出現產品導向,劃分為通用化學品、精細化學品和專用化學品,後兩者統稱為精細化工。20世紀80年代精細化工迅速發展,精細化率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化工水平的標準。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調整專業結構,染料專業改為精細化工學科。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學科於1987年我國首次評選重點學科時,被評為重點學科,也是當時我國精細化工學科中惟一一個。有了重點學科,才有資格參評國家重點實驗室,隨即被批準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至今仍是全國惟一的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有了強大物質資源支持,有了先進設備儀器、實驗環境,又聚集了大批優秀人才,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傑出青年獎金獲得者,教授和專家,這個學科在屈伯川、侯毓汾兩位老前輩的帶領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成為國內外培育高層次精細化工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學技術成果的主要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