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廣大營養專業工作者全力投入,希望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同努力掀起宣傳膳食指南、推廣膳食指南和實踐膳食指南新高潮。達到改善全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控製和減少慢性病的目的。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人口素質基礎。
——錄自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衛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營養水平和健康素質,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指標。
21世紀中葉,人類平均壽命將達80~90歲,人類壽命的延長,將會使“老年”的含義重新界定。但是,據權威部門調查顯示:20%的老年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幫助,5%的老年人完全要依賴他人幫助;中年人群中有60%的人不知道飲食不當可導致患“血栓”性疾病;50%的人群不知道血脂異常與高膽固醇飲食對冠心病的影響,不知道心肌梗死與腦中風都是與飲食不當有關。專家認為:很多現代“生活方式疾病”,歸根到底都是由健康與飲食營養知識缺乏造成的。從總體上來說,我國居民大部分都具有養生保健意識,但是,很多人缺乏保健養生的科學知識。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從生了疾病去求醫,轉變到以預防疾病為主,重視飲食保健,吃出健康。為此,不少營養界的有識之士呼籲,為了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質,要開展全民營養與健康科普教育,普及吃的知識,改善國民營養與健康素質,為全麵實現強國富民而奠定堅實的人口素質基礎。
國家為了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質,已將改善國民營養與健康戰略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第十一五國家規劃》。將居民的飲食與健康納入國家基本國策,說明黨和政府對“民以食為天”、“人以食為本”的重視與對人民的關懷。國家並針對當前部分居民膳食結構存在營養失衡的弊病,為了給居民提供最基本而科學的健康膳食信息,國家衛生部委托中國營養學會組織專家,對中國營養學會1997年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進行了修改,製訂了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於2008年1月15日公布實施。
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是以先進的科學證據為基礎,密切聯係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的實際,建議居民選擇平衡膳食,注意食品衛生,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保持健康體重。這對各年齡段的居民攝取合理營養,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帶來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國家衛生部陳竺部長在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作序中指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市化速度將逐步加快,人口老齡化也將日趨嚴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健康的威脅將更為突出。今後10~20年,是中國改善國民營養與健康的關鍵戰略時期,抓住機遇,適時幹預,會事半功倍。否則,不僅要影響幾代人的健康素質,也會因不堪重負的疾病負擔,消耗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從提高人口素質和民族興衰的高度來倡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也希望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大力推廣和運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采取綜合措施,科學改善國民營養健康素質,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人口素質基礎。
筆者是中國糧油學會會員、食品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從事食品營養研究幾十年。為了響應國家衛生部和中國營養學會號召,筆者雖然已年過古稀,仍筆耕不輟,撰寫成一部《會吃更健康》——中老年飲食防病與保健,於2009年8月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又筆耕四年撰寫成《科學飲食該怎麼吃》係列書稿。這是筆者響應號召,是學習和實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認識感悟。全書用“問答”形式寫成,是以一個專業食品營養專家的視點,告訴您健康膳食該怎麼吃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用“問答”形式就是知心朋友談心的方式,講的是筆者的思考與感悟,都是筆者的心裏話,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怎麼想就怎麼寫,句句都是知心話,告訴您怎樣吃出健康。因此,用《一日三餐100問——專家談科學飲食新概念》作為本書的書名。這是筆者依據中國營養學會製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中心的一部科學飲食專著,也是一個古稀老人的飲食健康修壽心得體會,願與大家共勉。這本科普書將告訴您一個真諦:注意合理膳食,吃得科學,疾病是可以預防的。普及健身科普知識十分緊迫,提高人口素質是關係一個民族繁衍與國家興旺的大事。
在書稿即將付印時,得到了著名書法名家楊炳生先生題簽墨寶,為本書增添光彩。他是杭州市總工會宣傳部原副部長、杭州市工人文化宮主任,又是筆者年輕時學習文學創作的指導恩師,在此一並致謝。老師,祝您健康長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