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愛情、婚姻中的禮儀與修養(3)(2 / 2)

八、“管理”你的孩子

母親疼愛孩子,這是天性,何況孩子的活潑可愛,孩子對愛的需求,以及養育孩子所體會到的天倫之樂,確能給為人母者帶來許多快慰與滿足。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天生的,沒有母親不愛自己孩子的。事實上,愛是一回事,愛的方式正確與否又是一回事。

古往今來,一個女人隻要有了孩子,便自然而然地成了母親,這是天經地義的。成了母親,是否就會做母親呢?似乎憑著那一份舐犢之愛,總可以把孩子“拉扯”成人。每一個母親,在小生命一降到人間,便百般關懷,無微不至。孩子哭了,輕輕地搖;流鼻涕了,輕輕地擦;摔倒了,立即扶起;給孩子洗澡,生怕弄傷皮膚。這一切,對一個母親來說,做起來是順理成章,不需要任何人監督與提醒。

正是這種天生的愛,被不少母親隨心所欲地發揮著,她們的愛是盲目的,是近乎愚昧的。以溺愛嬌寵,把孩子慣得要麼軟弱無能,要麼無法無天。當孩子在思想上被玷汙而出現某些不良行為,靈魂受到某些侵蝕時,做母親的就未必能像愛護自己那樣,及時而又注意分寸地幫助他們清洗淨化。對蒙在靈魂上的陰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甚至把缺點當成玩笑來欣賞。

有時,母親因望子成龍的心太切,又會造成對孩子管教過嚴,要求過高的弊端,這樣不許,那樣不許,既要畫畫,又要彈琴,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揠苗助長是不能成才的,隻會適得其反。這一切似乎都是源於對孩子深深的愛,可惜愛錯了方式。

母愛永遠是偉大的,但母愛的內容和結果卻是千差萬別的。做一個成功的母親難,難在愛得理智。真正對孩子負責的好母親,未必是總把孩子拴在自己身上的,但給了孩子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以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奮鬥、自己的幸福,在深層次上給孩子以指導、關懷與愛撫。在精神層麵上深深地影響和幫助著孩子的成長,同時履行著一個母親的責任。

1.每天要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相處

聆聽孩子傾訴他們當天發生的事兒、誠懇回答孩子的問題,而不是表麵應付或給予空洞的回答。從母親的每日言行中,能使小孩感受到母親偉大的愛。

2.設身處地接納和同情孩子

通常母親都會堅持己見否定孩子的感受。譬如你忙得不可開交正在準備晚餐,小孩這時跑過來告知你“我好餓啊”,你若不理或加以斥責,幼小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在小孩為一些芝麻大的事而苦惱時,最需母親的安慰。如若你對他(她)的感受持否定的態度,怎能讓他(她)樹立起自信?

3.對孩子多稱讚少責罵

事實上,短短幾句表揚話,孩子都會雀躍不已。對小孩的錯誤,要多加誘導、說道理,不要粗暴地打罵。要堅持以表揚為主,正麵引導、教育為主。

4.與孩子一道設定一個堅定合理的規矩或計劃

規矩確定後,要身體力行。告訴孩子實行家規是為了他(她)安全和愛他(她)。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使孩子感覺更有信心和安全感。

5.讓孩子分擔家務

如若母親把孩子伺候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會帶給孩子無能和不安全的感覺。不論是幫忙做飯,還是清洗碗筷、掃地,他們從貢獻一己之力中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

6.與孩子一起做,而非事必躬親

許多母親認為提供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就算盡到了養育職責。

但母親可曾想到,多數孩子寧可母親多陪他們而情願少得到禮物。母親多參與孩子活動是給孩子關注的最有效方法。

7.母親不是聖人,承認母親也會犯錯誤

母親坦白承認自己的失誤,就會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缺點,改正錯誤。

自我是由一個人對自己的一切信念及觀點所構成的,自我可以從學習中得到,也可以從學習中改變。從孩提時代起,孩子就會逐漸形成各種觀念;在形成自我觀念的過程中,孩子時期的經驗極為重要。

譬如,孩子時期對一切的信息都是模糊的,如若此時不間斷受到他人的表揚:“這孩子既聰明又漂亮。”日子久了,無形當中孩子就相信自己是聰明而又美麗的。相反,如若不斷指責孩子做什麼事都一塌糊塗,那麼即使孩子有足夠能力去應對,然而薄弱的自信心也會阻礙他的辦事能力。

因此,母親要多關懷孩子,要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態度及觀點,特別是母親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更應處處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