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說的這些,是不是就像許多妻子所做的、沒有報酬的努力?
妻子在一生中慷慨地奉獻給丈夫的愛情,難道丈夫會不知道感謝嗎?
打賭丈夫會感謝的!“很可能因為我娶了這個女孩子,所以我才比大部分的男人更加幸福。我所能給她的最大讚賞就是對她說,如果我能夠回到32年前,而且了解我現在了解的事情,我仍然願意再和她結婚——隻要她願意再嫁我!我所獲得的任何成功,都直接來自於這位可愛的妻子的陪伴。”這是不是對妻子最好的回報?
如果沒有愛情,成功又有什麼意思呢?缺乏愛情,財富和權勢也就等於廢物和灰燼了。如果你的丈夫從你深摯的愛情裏得到了安心和幸福,那麼,他帶給你更高的生活水準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了。
七、與婆婆相處有學問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不能協調好同婆婆的關係,使得夫妻和睦的家庭平添煩惱,甚至毀掉兩個人辛辛苦苦地壘起的愛巢的例子屢見不鮮。
有一位幼兒園教師結婚十年了,夫妻感情很好,丈夫對她特別體貼照顧,隻是因為丈夫“她是我媽我不能頂嘴”的信條,兩人經常吵架。
時間長了,兩人都覺得生活沒意思。
另外,有一位妻子幾次撞見丈夫背著她給婆婆錢。她非常氣憤,認為給婆婆錢應該跟自己商量,總是這麼背著給錢還不如分開算了;而丈夫認為母親替自己照顧孩子,給點錢是應該的,背著妻子給錢是為了她眼不見心不煩而已。為此事丈夫還警告過她;如果老為這種小事爭吵,兩人早晚得分開。
還有一位已經年近不惑的妻子,跟婆婆共同生活了12年,由於婆婆愛在家人中間挑撥是非,給她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身體也越來越壞,以致胃、腎、心髒都有毛病。她原來住在婆婆家,有了孩子以後,因為需要母親幫助照顧,每星期回娘家住三天,每次再回到婆婆家,婆婆就抱怨她們費水費電,經常為此鬧得不愉快,以至於夫妻關係越來越僵。後來幹脆鬧離婚,去了法院,法院認為夫妻兩人的感情沒有破裂,一些家庭瑣事不足以構成離婚,駁回了起訴。婚離不成,婆婆又不接納她回去。
事情發展到了上述的程度,確實讓人感到惋惜。婚姻的起落應由夫妻兩人的感情好壞來決定,怎麼能因為婆婆而使夫妻兩人對簿公堂呢?
縱觀世界各國,中國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排在世界前幾名的。
丈夫的寵愛和在最初一些問題上的讓步使得妻子有些忘乎所以,無視丈夫的忍耐與壓抑,從而得寸進尺,直到丈夫在沉默中爆發。直到這時,妻子才有所悔悟,因為她們發現自己並無意離婚。然而她們的行為一直在逼著丈夫在母親與妻子中作出選擇。婚姻是脆弱的,而血緣關係是血濃於水的。所以當二者發生衝突時,很多人寧願選擇後者。
以上幾個例子揭示了婆媳關係的基本對立性,提示人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要對婆媳關係有過高的奢望。下麵是幾點具體的建議:
1.不要對丈夫家裏人存有戒心或者疑心。
每家都有自己的家風,每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不要指望丈夫的家應該是什麼樣的,婆婆該怎樣來對待自己。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就要以客觀的態度來接納它。比如,很多受舊思想影響較深的老人認為兒媳是外姓人,有事把兒子叫出去單獨商量好。新婚的妻子往往很不習慣,或者硬拉著丈夫不讓出去,或者自己也跟出去,後來發現談話內容倒也無關緊要,就不再操這份心,受這份累了。類似這種情況,每個做兒媳的都可能遇到,這時不妨征求一下丈夫的意見:是婆婆故意刁難自己,還是婆婆為人一直如此?
隻要打消疑慮,彼此交流的道路也就暢通了。
2.接受丈夫對親人的感情。在很多女人身上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
她們很愛自己家的人,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姐妹都很照顧,但唯獨不許丈夫對他的親人有同樣的感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過來也是如此,自己享有某種權利,就不要剝奪別人同樣的權利。
3.不要把婆婆同自己的母親相比。你與母親是血肉相連的,而婆婆是結婚以後才開始相處的人。結婚前,同丈夫談戀愛,有感情基礎,而與婆婆幾乎沒有什麼感情聯絡,這就像沒往銀行存錢不要指望索取一樣。
4.聰明的女性最善於用自己的孩子來緩和與婆婆的關係。現在多是幾個大人守著一個寶貝孩子,孩子自然成了公婆的掌上明珠,公婆對孫子的疼愛是不摻假的。在與婆婆共同看護孩子的過程中,你們可以找到許多話題,可以逐漸消融婆媳之間的堅冰。等孩子長大些,你的許多正確建議可以從孩子嘴中提出而得到實現。你要記住,孩子是你手中有分量的一張牌。
在一般的婆媳關係中,麵子上過得去,沒有太大的矛盾和衝突,不影響自己的婚姻生活,就是很正常的關係了。生活中也不乏關係融洽、相依為命的婆媳關係,但這需要雙方的共同培養和雙方性格相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當真達到了這種境界,確實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