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再戰已非同(1 / 2)

“可還戰否!”雖聲音不響,但卻如鍾聲般生出絲絲漣漪,撞著祭龍的心扉。

“哈哈,獨孤兄,怎可不戰!”祭龍笑道:“今日敗於獨孤兄之手,卻是讓祭龍心服口服,但武者之路,有你我同行,不戰,豈不寂寞!”

“祭公子果然非尋常之輩!”獨孤浩慢身走向前來,知道今日祭龍是別想再出手了,右臂遭受重創,要是不修養個三五日,恐怕以後會留下傷根,禍及以後,“今日暫且吧了,不如你我再約個時間,如何!”

“妙極妙極!”祭龍站起身,右臂耷拉著,笑道。

“隻是沒有想到,我祭龍竟然比上一次輸的還要慘!”祭龍苦笑,內心更是一片苦澀。

“今日一戰,獨孤浩勝的有些僥幸,”獨孤浩歎曰:“咱們兩個,論起來內力也是產不多,也就是經驗,我比你多些,我常年行於鐵衛,這樣的戰鬥方式,幾乎每隔幾天都要親身體會,隻是大部分時候敵人並沒有祭公子內力深厚吧了,但他們的勇猛頑強,卻勝過你我十倍甚至百倍,雖然贏了,但每次都是慘勝!”

“你我的較量,終究不關乎生死,這就是你我的底線,也許在帝都這是好的,但終歸束縛了像你我這樣修行的人!”獨孤浩談到:“我們都是不屑於招式法譜之人,出手隻在自己一念之間。雖然我等這樣往往出人意料,達到出其不意之效,但這都需要強大的內力支持,所幸你我好像在這點上,並沒有多少的障礙。”

祭龍聞言點點頭,覺得獨孤浩說的很有道理。

獨孤浩看到祭龍讚同自己的觀點,不由接著道:“實際上,還有一點可以決定你我這等人生死,祭公子可感覺出來!”

祭龍搖了搖頭。

“心性!”獨孤浩並沒有諱言什麼,道:“你我二人交手,出手雖然保留一絲底線,沒有越了規則,但都不過爭強好勝之齡,出招熱血、無情、迅速,就好像真是在生死決鬥般,但實際上,無論何時,不過都是少年心性所為。”

祭龍不太明白。

“什麼是少年心性,爭強、鬥狠、勇猛而不計後果,雖然這是我等之人乃必經之道路,但當擁有了可以決定別人生死的力量的時候時,少年心性,卻顯得很是刺眼。”

祭龍不知道獨孤浩所言何意,他道:“人生百年,匆匆而過,而終算人記事算起,不過十年有餘,要是其中不好好揮灑自己心性,豈不是浪費大好年華。”

“祭公子此言不差,”獨孤浩點點頭,道:“對於此話,我也是甚是同意,但你我卻是不同。”

“有何不同!”

“對於武途的認知!”

“什麼意思?”祭龍皺皺眉,右臂終於有點恢複過來,他下意識的動了動,一陣酸痛,讓他表情很是猙獰。

“祭公子覺得,一名武者真正的追求是什麼?”獨孤浩看著正坐在走廊下漫不經心的人兒,道。

“每人皆有不同,根據資質和人的性情,怎可知道!”祭龍不覺得世上所有的武者追求的目標是一樣的。

獨孤浩笑了下,道:“本人倒是覺得,無論任何一名武者,他們所追求的,不過是自心吧了。”

“何意?”

“無論是何資質和性情的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總會朝前或後或左右看,但終歸是內心有了定性,有了定性,就有了目標,有了目標,世間也就有了武途崢嶸一說。”

祭龍苦笑:“雖不敢苟同,但不得不說,獨孤兄所言很有道理,隻是不明白,與剛才你所說少年心性有何關係!”

“相比祭公子聽說過一句話,武功高深者,內外兼修,必不可一蹴而就。”獨孤浩嚴肅曰:“萬千種表達,意思無出其右。”

祭龍點點頭,義父也曾給自己說過相同意思的話,雖然說辭不同,但意思卻是一樣,不過宋春泰又告訴自己,通往武道之顛大道萬條,並不是所有功法皆是如此,應根據自身,而不是去受世道約束。

祭龍並沒有說出義父給自己說的話。

“內,不是內力,不是內功心法,而是心境,也就是心性。”獨孤浩曰:“我家老祖宗曾告誡我道:修武之人,最重於心,不以陰陽分,不以善惡分;天賜福兮,後德堅兮;內無扶之,魅也,外無依之,木也。不知這句話祭公子可否明白。”

祭龍神情一凜,不由自主的變得很是莊重。

這可是獨孤老頭的話,不知天下多少修武之人願意花費萬金求得他的一句指點。

他想了會,搖了搖頭,實際上,祭龍是明白的,這句話本來很好理解,無過就是武道之途,最看重的是心境,而不是以男女和善惡來劃分修為的高低,天資聰慧者,實乃上天所賜,當好好珍惜,後天修行者,則需要的是內心的堅持之執念。若是光修外家功夫,而不注重心境的提高,隨著修為的提高,走火入魔的可能也必將變大,若是光修煉心境而撇去了外家功夫的修煉,則不過隻是一株難朽的木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