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簡單的看了眼書房裏的藏書,發現有一本趙孟頫所寫的《道德經》,於是抽了出來,擺在了書桌上。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據《元史》本傳:“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趙孟頫的楷書有三個特點,第一,趙氏在繼承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削繁就簡,變古為今,其用筆不含渾,不故弄玄虛,起筆、運筆、收筆的筆路十分清楚,使學者易懂易循;第二,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外似柔潤而內實堅強,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學者不僅學其形,而重在學其神;第三,筆圓架方,流動帶行。書寫趙體時,點畫需圓潤華滋,但結構布白卻要十分注意方正謹嚴,橫直相安、撇捺舒展、重點安穩。隻有這樣,才能掌握趙體的特點。另外,他書寫楷書時略摻用行書的筆法,使字字流美動人,也是趙體的特點之一。
《道德經》是趙孟頫小楷代表作之一,書於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時年六十三歲,工整秀麗,筆法穩健,獨具。蘇幕遮最早被陳老爺子教導學習楷書時,第一本拿來臨摹的字帖,就是趙孟頫的這本《道德經》。所以今天一見到這本《道德經》就取了出來。
蘇幕遮打開第一麵,問薛東仙,“這些字兒,你都能認識麼?”薛東仙用無辜的大眼睛看著蘇幕遮,然後點點頭。“那你來讀讀看。”
於是薛東仙對著上麵字開始念:“可非名可名非名。。。”
蘇幕遮一聽就暈乎了,連忙擺手,“什麼什麼,可非名可名的,你怎麼跳著念啊。”
“那些字,人家不認識。”蘇幕遮又揉了揉薛東仙的腦袋,薛東仙沒躲掉,將腮幫子吹的鼓鼓的,顯得自己對蘇幕遮揉自己的頭很生氣的樣子,偷偷說道“這樣人家會長不高的。”
蘇幕遮不搭理薛東仙的抱怨,也故意不去看那鼓鼓的腮幫子,直接指著那幾個字兒說:“那剛剛問你你都認識,你還點頭。來,今天咱們先認識這幾個字兒,然後學會寫他們。跟著我讀,道可道,非常道。”邊讀邊劃這每一個字兒。
薛東仙也跟著蘇幕遮念道,“道可道,非常道。”
“你看哈,這個道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薛東仙不回答,跟蘇幕遮大眼瞪小眼,蘇幕遮妥妥落敗,隻好繼續說道:“你知道馬路吧?”
“知道,幼兒園老師說過,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道的一種意思呢,就是路的意思。你看咱們小區外麵那條馬路的名字是不是就叫做將軍大道啊。”蘇幕遮真覺得自己實在是有帶孩子的天賦。
嗚嗚,今天編輯告訴我,我簽約審核過了,看著簽約編輯發到手裏的合同,雲落真的好興奮啊,所以興奮的碼字碼的稍微慢了點,嗚嗚大家請見諒。等著雲落簽約成功後,大家一定要給雲落多多投月票投推薦票啊,不然萌小仙是不會放過你們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