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始資料中尋找投資依據(2 / 2)

也是在這些手冊中,巴菲特發現有一家公共汽車公司名叫新貝德福德聯合市內電車公司,當時該股票的價格大約為每股45美元,可是該公司賬上的每股現金居然高達120美元,並且沒有負債。

巴菲特說,在當時的背景下你在股票市場上很難了解到這些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有時候這些公司的內部管理人員也在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所以,當他仔細閱讀了這些手冊資料中的相關信息後,就做到了去偽存真,為投資什麼樣的股票挖掘到了寶藏;並且更重要的是,能夠係統地看到某隻股票的曆史發展情況。

他舉例說,真斯尼穀天然氣公司位於紐約北部,由於規模小,所以你找不到有關經紀人業務的報道,唯一的辦法是繼續往下看。正因如此巴菲特把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仔細咀嚼其中的投資價值。

當然,話又要說回來,如果從現在的眼光看,巴菲特當初投資的這些股票還都是屬於“雪茄煙蒂式”的。意思是說,雖然這些股票價格很便宜,投資這樣的股票也沒有多大風險,可是卻不一定能獲得多大的投資利潤。這就像別人丟在地上還在冒煙的雪茄煙蒂,你不需要費多大的勁就能從地上撿起來吸上一口,可是也隻能吸一口就沒有價值了。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這種方式在巴菲特早期的投資過程中還是為他創造了不小的財富。

1962年,巴菲特有限公司的辦公地點搬到了基威特大廈810號,正式聘請了第一位員工比爾·斯科特。從那時起直到1993年退休,比爾·斯科特一直經營管理著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業務。

當年11月,原來一直在旋轉玩具製造業和無煙煤生產方麵進行投資的巴菲特有限公司,開始購買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廠的股票。因為這時候巴菲特從資料中發現,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跌到藍籌股價格以下,甚至連存在銀行裏的現金也是如此。

當時他購買該公司的第一批股票價格是每股7.6美元,然後差不多一直以這樣的價格不斷買入該股票,到1965年時就基本上控股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廠,巴菲特也因此成為該公司董事。

截至1969年,巴菲特已經控股了伯克希爾公司。所以,解散合夥公司時巴菲特有限公司已經擁有1.0443億美元資產,其中巴菲特個人資產大約占20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在這13年中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0%,沒有一年不景氣。即使在1957、1962、1966、1969年股市嚴重低迷的背景下也是如此,創造了其他人無法超越的業績記錄。

[啟示錄]

巴菲特認為,從各種原始資料中尋找投資依據,既切實可靠,又能避免道聽途說的幹擾。他很早就認為他的使命就是要讓錢大幅度地、穩定地增加,而從原始資料中尋找投資什麼樣的股票是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