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當老板的必備條件(3 / 3)

為了了解每個人的花錢特征,這個測驗就應運而生了。

根據國外經驗,小氣的程度與性別和年齡並無太大的關係,但與收入高低關係較大。

本測驗包括25個問題,都與花錢的態度和行為有關,看看自已是不是有類似的情況,作答方式如下:

A-—完全不像我

B-—太不像我

C-—有點像

D-—很像我

E-—完全像我

()(1)當我與人共餐付賬時,我會自己算清楚我該付的部分,不想讓別人代勞。

()(2)花時間比較市場的價格並不值得,我寧願需要什麼就去買什麼。

()(3)我常會想和外地的朋友通電話,但我總希望他們會打電話給我,免得增加電話費的負擔。

()(4)如果朋友要我開車送他們去哪,我認為他們付油錢才公平;

()(5)買電視機之類的東西時,我會先找大一點的經銷商,讓銷售人員告訴我每個品牌的優缺點,然後去售價便宜一點的小店,買我看中的最佳機種。

()(6)我認為,有些人拚命存錢,舍不得買需要的東西,這是忘了人隻能活一次。

()(7)上餐館時,我會挑最便宜的食物和飲料。

()(8)我覺得好好利用優惠券或季節性折價,確實可以在消費時發生效用。

()(9)內衣褲和褲子破洞了,我還會用很長一段時間。

()(10)根據我的看法,既然我們在電視上可以看到不少的節目,實在沒有什麼必要去看電影或是錄像帶。

()(11)當我坐出租車到目的地時,發現收費還遠遠沒有到起步價裏程數,我會覺得有些懊惱。

()(12)到高檔餐館吃飯的惟一理由是為了取悅共餐的人,獨自吃飯時,我寧可省錢找家便宜點的餐館。

()(13)我相信錢本來就是用於花的。

()(14)如果我比平常進賬更多,我經常會很快花掉它。

()(15)我覺得上班吃盒飯比在餐館浪費要好得多。

()(16)錢賺得越多,我越覺得要好好保護,免得落入他人手中。

()(17)我從來不參加(慈善)捐款活動。

()(18)即使我有錢,我也會等到最後一分鍾才付清各種賬單(如水、電、電話費)。

()(19)如果有可能,我喜歡買頭等艙機票旅行,這可以碰到好一點的人,或舒服些。

()(20)花錢是令我不悅的事。

()(21)吃飯時,即使我比其他人有錢,我也希望他們替我付賬。

()(22)隻有特殊場合我才穿貴重的衣服。

()(23)買些時髦的東西,不管是給自己或別人,都是一件很過癮的事。

()(24)我覺得,結婚最好的理由是可以節省兩個人的花費。

()(25)如果朋友有我每隔一段時間需要的東西,而且願意借給我,我就不必買一個。

計分方式:除第2、6、13、14、19、23等題反向計分外,其餘都是正向計分。正向計分E代表5分、D是4分、C是3分、B是2分、A是1分;反向計分則是:E代表1分、D代表2分、C代表3分、B代表4分、A代表5分。

全部作答完畢以後,替自己算算分數,求出總分。

得分在25~47分,很低

得分在48~57,低

得分在58—72分,中等

得分在73—86分,高

得分在87分以上,很高

解析:小氣或吝嗇通常是指把財物看得很重,但英文來源卻是“mis-erable”(悲哀、可憐),暗指小氣的人必然不快樂。

小氣的人不太願意把自己的才能奉獻出來,也不太會製造融洽、成功的氣氛。盡管很多成功的人都同意學會花錢才能賺錢,小氣的人卻嗤之以鼻,因此限製了自己成功的機會。

小氣的人生活過於閉塞,而不是該花則花,這種過度保護及帶恐慌的人生觀使他們連適度的風險都不願承擔,即使他們有相當的財富,也無法享受。心理學家指出,這種怪習氣不會隨年齡增長而消減,“30歲時就吝於花錢,到了70歲時隻有更加小氣”。

據研究,越小氣的人越傾向於負麵的自我形象。相反,花錢大方的人會賺更多的錢,他們有較高的創造力,願意花錢去解決問題,在團體中也較顯眼、隨和。

以下是得分不同的分組與個性之間的關係:

得分很低者:

相對於小氣的另一極端——揮霍無度,這種人的缺點是追求立即的報酬,沒有耐心去等投資變成利潤。極端揮霍的人一般不僅具有冒險精神,也愛製造刺激,有時候他們會把成功所需的創造力和怪異的空想混在一起。如果因為有這些問題而沒有得分很高,你就是一個不太在意成功報酬的人,你周圍的人會因為你的慷慨而變得幸運。

得分低者:

可能從現有(或將來會有)的錢中得到最大好處,這種人會設定目標,並且願意投資去實現,願意承擔風險,並且願意花錢。成功的人若得分處於這一組內,會比其他各組有較多收入,同時也具有創造力,有外向的人格。

得分中等者:

對錢有理性的觀念,需要時就花錢,沒必要時就存起來。隻要你能正確判斷有沒有必要花錢,就應該可以把錢處理得很好,關於承擔風險,你隻願意限於有保障的投資和專家的理財設計。

得分高者:

認為錢太重要了,不可浪費或冒險。如果你的得分處於這一段,可能認為這是對待錢的理性態度,不過你該問問自己,把錢看得那麼緊,你會失去什麼?除了減少風險以外,你的所得還未必高到你稱得上是小氣鬼,但認識你的人可能會這樣叫你,使你的成功蒙上一層陰影。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該花錢爽快,不過除非你放鬆過緊的錢,否則你無法像自己希望的那麼成功。

得分很高者:

心裏該有個數,守財不一定會給家小留下多少值得感謝的東西。如果你是個十足的小氣鬼,他們甚至不會想念你。得分處於此組,雖不具備成功的特質,你可以希望自己更接近成功,但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勇氣來改變自己。

當老板的條件

1.充滿自信

常言說得好:“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這個“心”就是自信心,就是以主動意識為根本特征的積極心態。

古往今來,凡是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共同的成功的秘訣就是自信。盡管這些人有不同的出身、經曆、思想、性格、興趣,處境也各不相同,但他們共同之處是對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

要改變命運憑什麼?憑的就是一種積極進取、充滿自立、敢於自己策劃自己的精神。隻有這種人才能抓住機遇,開辟自己的道路。蕭伯納曾經說過:“人似乎總是把自己的處境歸結於機遇不好。我不相信機遇,在這個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尋找機會的人,如果找不到機會,他們就自己創造機會。”

2.知人善任

求賢用才,自古以來皆為傑出的領導者所重視。世界上第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才。領導者工作成就的取得,無處不需要人才的聰明和智慧。

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嚐君招賢納士,廣集各方人才為門客,號稱門下食客三千。其中有一位會模仿雞叫並能引起真的雄雞嗚叫的人,另外還有一個善於在晚上像狗一樣潛到別人家中偷東西的人。

當時孟嚐君為秦國宰相,後來遭人暗算,秦昭王把他軟禁起來,並準備找個時機把他害死。孟嚐君派人向秦昭王的寵姬求救,寵姬要求以“狐白裘”作為回報。但是盂嚐君早已把那價值千金的“狐白裘”送給了秦昭王了:這時,那位善於狗盜的食客起了關鍵作用。晚上他潛入秦國的後宮,把“狐白裘”偷了出來。寵姬得了“狐白裘”,遂向秦昭王替孟嚐君求情,孟嚐君獲釋,總算渡過了第一道難關。

孟嚐君被釋放後,喬裝打扮,連夜逃跑,到半夜時分,抵達邊境函穀關,等待雞啼天亮,關門大開時出關。但是那秦昭王又後悔放了孟嚐君,派兵追趕,抓拿他們。孟嚐君焦急萬分。這時,那位善學雞啼的食客學起了雞鳴來,引得全關的雄雞跟著啼叫起來,守關的士兵一聽雞叫,以為天已破曉,於是開關放行。就這樣,孟嚐君又二度平安脫險,免遭大難。

盂嚐君在關鍵時刻起用這兩位食客,使自己在危難之時安全地度過了險關。

適才所用,才盡其用。要當好老板,必須能發掘下屬的特長,並安排適合的崗位,以便能人盡其才。

用人雖是一種屬於個性化的藝術,但有一些原則被許多人認同。比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說的是用人一定要以誠相待,充分信賴。如果你懷疑他,就不要使用他,如果一旦決定了要用他,就必須信任他。如果你對他疑神疑鬼,他怎麼能放開手腳地工作呢?

另外一個用人原則是“待人以誠,動之以情”。中國有一句老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作為老板,需要以自己的真誠來對待人才,在真誠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信賴的感情。

用人之道,還要注意“揚長避短,先看其長”。我們大家都知道“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一個事業心強的人可能同時有愛出風頭的缺點,於是領導者就麵臨了取之長避之短的用人藝術問題:

所以,對於一位好領導、好老板,要做到的是知人善任。“任人唯賢”是用人的基本原則。但“賢人”不是“完人”,有其所長,必有其所短。全麵了解人的個性,就能大體掌握其優點和缺點。在安排職責時,使優劣各得其所,有能的人就服一事,有形的人就處一位,使人人都能盡其所長,盡其能力。

領導者如能根據個人的個性特點和才能選用之,所屬員工就沒有無用之材。以個性“內向的”和“外向的”為例,由於個性“外向的”員工往往心胸比較開闊,易於和人相處,因此,易於安排他們進行推銷、采購、社交、人事等工作。而個性“內向的”,讓他們從事工程、機械、會計、文書、機要等工作就較為合適。

知人才能更有效的組織。根據中外的個性理論和社會心理學理論,領導者要盡量把個性特征相同、相似、相近、能夠親密相處、互相協助、互相促進的人組織在一起,完成共同的任務;而盡量把個性特征衝突、互相製約、互相妨礙的人安排在不同的機構。前者有利於員工的團結一致,協調配合,努力工作;後者有助於減少矛盾,減少衝突,減少人力浪費。

一個好老板有長遠的目光、科學的用人準則,除了需要智慧和誠信之外,還要具備以下特征:通曉人性,善於認同,對部屬,喜愛讚賞,關心讚助,信任尊重,謙虛謹慎,有事業心和成就感,具體體現是:抱負高,信心強,敢創新,有毅力。

3.曲中求直的意識

創業的道路永遠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為了達到我們自己的目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有一種曲中求直的意識,而不是直接去求取。《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暴風雨的日子,有一窮人到富人家討飯,看門的仆人說:“滾開,不要來打擾我們。”窮人央求說:“請讓我進去吧,我隻要在你們的暖爐上烤幹衣服就行了。”仆人覺得這倒沒有什麼,便放他進去了。

在廚房裏烤衣服的時候,他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能煮點“石頭湯”。

“石頭湯?”廚娘不相信,“我倒想看看你是用什麼石頭做湯的?”於是答應了他。

窮人於是撿了一塊石頭,洗幹淨後放在鍋裏煮,廚娘說:“你總得往裏麵放一點鹽吧。”於是給了窮人一點鹽,後來又給了他豌豆、香菜、薄荷,最後又把能夠收起來的碎肉片都扔到了湯裏。

最後,這個聰明的窮人把石頭撈了出來,美美的喝上了一鍋肉湯。

我們知道,如果窮人對仆人央求說:“可憐可憐我,給我一鍋肉湯喝吧!”他一定會被打出去。但他並沒有用平常的方法。反而要來了肉湯。在這裏,曲中求直對於老板的意義,如同新鮮空氣之於生命的意義。

4.危機意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世人皆知,處於當今這個不斷變革的時代,沒有危機意識是不行的。

英特爾公司總裁葛洛夫有句話經常掛在嘴邊:“惟有憂患意識,才能永遠長存:日本核下電力公司的總經理山下俊彥也說:居安思危精神是核下經營思想的核心。他認為企業越大,其衰落的可能性和危險性也越大,越應居安思危。

風險與危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作為老板要有危機意識和進取精神,比如無錫小天鵝洗衣機廠的“末日管理戰略”即強調居安思危。以飛機製造聞名於世的波音公司曾錄製過一個虛擬的電視新聞,在員工工作中重複播放,其畫麵內容是:在一個昏暗的日子裏,員工拖著沉重的腳步,沮喪地離開上作多年的工廠,門口掛著牛煲工廠(波音虛擬的一個競爭對手的工廠)的招睥,擴音機中傳來了沉重的擊音:“今天是波音時代的終結,這是波音公司最後一個要出售的車間。”這種虛擬的倒閉後的慘狀,極大的震撼著員工的心,員工們有了強烈的危機感,深深地意識到,隻有全心地投入到企業的生產和發展中,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否則,虛擬將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