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是注定一輩子隻能是一介布衣,走完上述的路,成功就在彼岸了!讓我們來為最後的成功做些準備吧!
領航自己的命運,駛出貧困的海麵
我們知道,貧困是一種反常的狀態,與人類的幸福的願望背道而馳。天下眾生都應幸福,都應富裕,人們之所以孜孜以求、不懈奮鬥,就是因為他們堅信,總有一天他們能夠成功致富。
貧窮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由於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不能享受世間的快樂,貧窮的人往往心灰意冷,不想奮鬥。他們認為自己命定貧窮,於是老死於貧窮。他們有自己的原因,諸如:
“我從小就在貧窮中長大,你這個階層的人絕對體會不到我們的生活。”
“我的父親是個酒鬼、賭徒。我從來都不曾有過上好日子的希望。”
“我的文化水平太低了,我隻有小學文化,我能幹些什麼呢?我還有什麼指望呢?”
貧困的感覺其實就像生活中的恐懼和自卑一樣,如果你不勇敢地麵對並擺脫它,那麼它終將會是陪伴你一生的陰影,但是一旦有一天你能從思想上戰勝它,那麼你終將會在行動中戰勝它。
要想擺脫貧困,要想自己做老板,徹底丟掉“我很貧困”的念頭吧!
膨脹成功的欲望
強烈的願望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盡力而為即是自我超越,那比做得好還重要。勝利與失敗之間不如人們想象的那麼大,僅僅一念之差而已。
欲望可以使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限,也可逼得一個人獻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礙,欲望使人全速前進而無後顧之憂。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礙的個人或球隊,常常屢建奇功或頻頻得分。依我個人的觀察,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當充分發揮我們的能力。不論是參加考試、做工作報告或參加運動競賽,都應當如此。
當我們盡力施展一切時,生活就很踏實。如果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我們就會後悔未曾盡全力,那是很可悲的。
努特洛克尼指出,許多人認為自己不是有經驗的失敗者就是無經驗的勝利者。他還指出,不必體驗失敗的經驗。我跟他的意見相同,由一個人勝利的方式可看出他個性的大部分,可是,失敗的方式卻可看出他個性的全部。然而,我所談的是有關致勝的意願、決心與欲望。我們無需在有經驗的失敗者與無經驗的勝利者之間做抉擇。我們可以成為勝利者。獲勝的經驗愈多,就愈具備勝利者的特征。這不但適用於球隊、個人,也適用於你。
當我們全力以赴時,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是贏了。因為全力以赴所帶來的個人滿足,使我們都成為贏家。蘭狄馬丁博士對我說,每一位到達終點的人都有獎品。大部分賽跑者在參加比賽時,都不相信他們會贏,但是每一位跑完全程的人都是勝利者,因為好好做完一件事的真正報酬,就是把它做出來,這是最重要的,你在跟自己競爭。沒有一件事比盡力而為更能滿足你,也隻有這時候你才會發揮最好的能力。盡力而為給你帶來一種特殊的權利,一種自我超越的勝利。一位世界冠軍曾說:“盡你最大的努力做這件事,比你做得好還重要。”
一個身無分文的打上仔也能當老板、做富翁嗎?答案是:能!隻要你有強烈的當老板的欲望和旺盛的鬥誌,總有一天,你能夢想成真。
小林,廣東人,出身貧窮。他是家裏最大的孩子,下麵還有6個弟妹,家裏在供他讀完小學二年級後,就再也沒有經濟能力供他繼續上學了。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深感父母親不易的小林,從那時就開始幫父母挑起家庭生活的擔子,在以後幾十年風風雨雨中,磨煉出了倔強、堅強、不屈不撓的性格。在他十五六歲時,他隻身離家去廣州,尋找生活的出路,他夢想有一天能自己當老板,成為富翁。
起初經老鄉介紹在郊區種菜,隻有吃住,沒有工錢,就算是能自食其力了。但小林並不因此滿足,因為沒有錢,就難圓自己的夢。為此,他走村串戶地賣狗皮膏藥。然而這種落後的謀生手段在廣州不適用。這時他還足認為自己一定要當老板,於是他又開始另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