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某國有機械廠的女職工,28歲,隻有小學丈化。1998年工廠破產後,她成了第一批失業者。經過長時間的苦悶後,她通過關係找了個職業,做一家公司的文秘。工作很好,可她卻犯愁了:自己隻有小學丈化,寫幾個字都歪歪扭扭,怎麼當秘書呢?權衡之後,她毅然推掉了這份工作,而是做起了菜農。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的賣萊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一名小老板。回想起當年,她感既地說:“我生來就不是拿筆杆子的命,依我的條件,也就是能幹點體力活。人要想認識社會,先得認識自己。”
李勃今年33歲,原是一家醫藥公司的供銷員。由於當年藥品市場不景氣,預定的銷售任務沒有完成,他下崗了。失業在家,他每天都在反省自己,尋找著新的出路。他學了開車,學了養珍珠,學了炒股票,可就是做不順手。分析了自己的情況後,他覺得依自己開朗的性格、好動的個性,搞供銷才是最適合的。在許多次的麵試後,他被一家建築材料公司錄用,又成了一名供銷員。這一次,在汲取上次下崗的教訓後,他做得更出色了,銷售額大增,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人生是場戲,生活是導演,社會是舞台,而演員就是你自己。知己知彼,才能演出好戲,否則你永遠隻是個跑龍套的,成不了主角。
看清楚自己了嗎?如果還沒有,就再離鏡子近一點,問一句:“鏡子裏那個傻小子到底想幹什麼?”
宣泄你的憤怒
許多下崗失業的人總認為,他們的失業是社會對自己的不公,而不是自己的過錯。因此,當你被告知你被解雇了時,你的防衛裝置會立即運作以保護你免受痛苦的襲擊。憤怒,就像火山一樣崩發出來;怨言,就像波濤一樣洶湧而來。偏激的言語透露出你內心的痛楚。
“怎麼會這樣?”
“我沒犯什麼錯誤呀?憑什麼解雇我?”
“肯定是那個賊頭賊腦的狗經理對我看不順眼!”
這些話與其說是在控訴社會,倒不如說是在掩蓋內心。憤怒,隻為讓人看到你並不是個弱者,不是一個稻草人任人擺布來擺布去。但是,憤怒是正常的,是激勵你產生鬥誌的第一環節。以下是發泄怒氣的一些建議:
找一個偏僻的地方或登上一座高山,然後大聲叫喊自己的名字,或把自己的怨恨對天說出來。記住,一定要喊到筋疲力盡方可停止。
找一個自己最親密的朋友“糜爛胡鬧”一晚上,將自己下崗的不滿向他傾訴,盡情告白吧。記住,你可以喝醉,讓怒氣在酒精的作用下漸漸消散。
沿著長長的街道長跑,直到汗流浹背為止。
可以進行音樂治療,聽一些富有動感節奏的音樂,比如搖滾樂、節奏布魯斯、PUNK或說唱,讓自己隨著音樂放肆地跳舞、謾罵,直到雙腿無力為止。
可以上網找自己親密的網友發泄怒火,或在網上發布自己的遭遇與不滿,讓網友產生同情心。
將你居住的地方來個徹底的大變樣。所有的家具重新擺放,房屋用心打掃,用勞動發泄你的憤怒。
做完這些,你的憤怒就會漸漸平息,感覺會漸漸舒服起來。下麵你要做的就是:
與親人分享你的每一個想法
在下崗後準備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時,最應該避免這樣的態度:認為自己失去工作,也找不到另一家願意雇用你的公司,才淪落至此。反之,你該找一個進取的理由,來鼓舞自己和家人。充滿熱情和希望才能麵對未來,甚至成為一個獨立的企業家。把你的想法告訴家人和朋友,並解釋你這樣全力投入的理由。不要恥於說出自己的夢想。大膽一點!有遠大的夢想並不是罪惡。但是,你也該為與你共事的人想想,考慮到他們的利益。最重要的是真誠,不管是對自己或對別人。若要真的做到客觀、以事實為根據,你必須做到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