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最後還是沒有圓平高麗的願望,貞觀二十三年(649)春他患上了疾病。五月,一代英主撒手西歸,唐朝遂罷東征之役。
高宗即位之後,高麗趁太宗駕崩,唐朝新皇即位顧不上他們的時候抓緊時間休養生息了幾年,當國力有所恢複之後又開始不安分起來。於永徽五年(654)十月遣其將安固率高麗、靺鞨之兵北擊契丹,與唐鬆漠都督李窟哥所率的契丹兵戰於新城,高麗大敗,“人死相藉,積屍而塚之”。李窟哥遣使告捷,高宗張貼露布於朝堂;永徽六年(655)正月,高麗又與百濟、靺鞨連兵,向新羅北境發起進攻,接連攻占三十三城。新羅王金春秋遣使入唐,乞求援救。高宗遂決定對高麗繼續實行騷擾之策,以疲弊其國。
永徽六年(655)二月二十五日,高宗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和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率兵出擊高麗軍。五月十三日,程名振等率部渡過遼水後,高麗的新城守軍見唐軍兵少,遂打開城門,渡過貴端水(今遼寧鐵嶺西南)迎戰。名振等率部奮擊,大破其眾,殲敵千餘人,焚其羅郭及附近村落而還。這次騷擾作戰乍看與以前的騷擾作戰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可是這卻是大唐又一名將蘇定方沉寂二十餘年後的第一次出擊,自此一代將星冉冉升起,散發出無窮的光芒。
顯慶三年(658)六月,唐高宗又派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和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率兵渡遼水,向高麗軍發動進攻,沿途占據了新城西北的赤峰鎮,殲滅高麗守軍四百餘人,俘獲百餘人。高麗遣其將豆方婁率眾三萬迎擊,名振以所率契丹兵出擊,大敗其眾,殲敵兩千五百人,引兵而還。翌年十一月,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又率部渡遼水,與梁建方、契苾何力與高麗大將溫沙門戰於橫山(今遼寧遼陽之華表山),薛仁貴少年意氣,又是單槍匹馬,手持強弓連環急射,所射皆應弦仆。接著又戰於石城,高麗有善射者,射殺唐軍十餘人,薛仁貴見狀大怒,單騎突擊,高麗善射之人以弓射擊,卻被薛仁貴槍挑劍砍,全部擋開,霎時衝到此人麵前,將此人生擒活捉,於是大破高麗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