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戰神李靖(1 / 3)

就在北方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唐朝的南方軍團也在為了能盡早將這個支離破碎的大帝國合而為一而努力奮戰著。在南方戰場上,有一個人對唐軍的最後獲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人就是在演義中被稱為“風塵三俠”之一的李靖,他在傳說中是一個神仙般的人物。在真實的曆史中李靖雖然不是神仙,但亦不負最強的稱號,即便是縱觀中國五千年曆史,李靖依然是最有資格得到最強戰將稱號的名將之一。

李靖於公元571年出生在一個關隴貴族家庭之中,他的祖父李崇義是西魏的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親李詮是隋朝的趙郡郡守。李靖長相俊美,《舊唐書》說他“姿貌瑰偉”,《新唐書》說他“姿貌魁秀”。他從小就顯露出其與眾不同的地方,少年老成、文武雙全,不但精通書史,而且對於兵法更是有極深的造詣,用天才稱呼他絕不為過。他那隋朝四大名將之一的舅舅韓擒虎便稱讚他道:“現在能跟我討論孫子、吳起兵法的也隻有這個人了。”在兵法中早早顯露出天賦的李靖在仕途上卻是以文官為起始的。在當時的中國社會中有著以門閥貴族為主體的官僚體係,貴族子弟在長大成人之後可以依靠父祖的功勞、官位、爵祿進入仕途,這種製度在隋代被稱為“門蔭”。年僅十六歲的李靖便因為家族的“門蔭”早早地坐上了長安縣功曹的位置。長安是隋朝的首都,李靖就等於是首都首區的人事領導,從九品官員。這種工作要處理的事情紛繁複雜,有非常多的實際事務要處理,跟兵法更是完全不搭界,可是天才畢竟是天才,李靖如“錐處囊中,鋒芒畢露”,很快便得到了朝廷大員們的褒獎。例如負責整個隋帝國人事的吏部尚書牛弘就對其大加讚賞,甚至隋朝四大名將之首、朝中大權臣左仆射楊素還拍著床對李靖說:“我這個位置遲早是你的。”這段軼事被後人附會寫成了傳奇故事《虯髯客傳》,紅拂女與李靖的愛情故事從此家喻戶曉。要說楊素還真有識人的眼光,日後李靖還真坐到了與楊素相同的位置,在戰績上更是遠遠超出,甚至死後亦諡號“景武”,與楊素一模一樣。如此巧合,恐怕當初說出此番話的楊素也未曾料到。

自己的工作出色,又獲得了那麼多朝廷大員的讚譽,李靖的仕途起初的確一帆風順,從從九品的長安縣功曹開始,曆任正七品的殿內直長(負責皇室宮廷的宴飲集會等招待工作與宮廷日常性事務)、從六品的駕部員外郎(負責交通牲畜等後勤的官員),官位一直穩步上升。如果這樣下去的話,李靖應該一直作為京官穩步上升,最終進入朝廷的最高層,實現楊素的預言。可惜現實卻跟李靖開了個大大的玩笑,使得李靖的前途一下子變得荊棘密布。就在李靖仕途得意的時候,他的長兄李藥師卻在對突厥的作戰中遭遇了慘敗,到此李靖受到了牽連,被貶出京城,發配到汲縣當了一個小縣令,此後又曆任安陽和三原縣的縣令。雖然年年考績都是最佳,但回到中樞的希望卻越來越渺茫。雖然對一般人來說,幹個大縣的父母官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可是對李靖這樣精英中的精英,又有一定家庭背景的人來說,這段經曆可以說是潦倒至極了。因此唐人筆記中有這麼一段有趣的傳聞:話說李靖在失意之時路過華山廟,聽說那裏的神仙很靈驗,便特地趕到在神靈麵前信誓旦旦地許願,神情聲色激動慷慨,連旁邊的人都不禁為之動容。當轉身離開廟門的時候,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大叫:“李仆射慢走。”李靖回頭看時,並無人說話。這段傳聞雖說杜撰成分比較大,但很是能說明李靖從人生的高峰跌入低穀時的鬱悶心情。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李靖就是這樣一個突出的典型。李靖當上馬邑郡丞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四十六歲的中年人了。此時的隋帝國因為楊廣的倒行逆施已經變得風雨飄搖,北方突厥實力空前強盛,號稱控弦六十萬,虎視中原,而隋朝卻因四次征伐高麗均告失敗導致國力大損,邊境兵力捉襟見肘,而此時的馬邑便正處於與突厥交鋒的最前線。隋末郡丞權力很大,張須陀便是以郡丞的身份獲封河南討捕大使,帶兵討伐各路“盜賊”。李靖的角色等於一下子從一個文官變成了前敵指揮,半輩子的行政內政工作幹下來,李靖還能如少時與韓擒虎論兵之時般揮灑方遒麼?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隋唐年間講究的是文武合一、允文允武,而不像後世那般重文輕武,因此即便是在落魄之時李靖也未放棄研究兵法,此時終於臻於大成。他在馬邑幹得順風順水,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號稱是“以德安連,長城弛柝;運奇料敵,合境無塵”。在那個中原被突厥壓迫、被各路盜賊襲擾的年月裏,李靖能做得如此出色實在是不容易。

李靖的超強能力很快受到了李淵的關注,當然,與其說是李淵關注還不如說是受李世民所關注,當時已經心生叛意的李淵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而負責籠絡各方豪傑的便是李世民,論慧眼識英雄,李世民實在要比他老子強太多,李靖在當時便是李世民重點拉攏的對象之一。可是這個時候李靖對隋朝並沒有完全失望,依然對朝廷有著忠誠之心。上司心懷異誌,此地遲早成是非之地,李靖明白馬邑是待不下去了,因此找了個機會不辭而別,回到了長安家裏。李靖出身貴族,在長安熟人不少,一見他突然回來了自然紛紛詢問緣故。李靖也不隱瞞,就說:“李淵這老小子恐怕要造反,我怎麼還能繼續待在那裏啊?”於是李淵要造反的消息不脛而走。李靖實在沒有想到,這一說可給自己惹下了多大的禍。李淵成功攻下長安之後,自然有人出首告密,李靖在家被逮個正著。李靖的罪過非常大,他走漏的消息使得李淵的企圖被官府提前知曉,結果導致李淵的第五個兒子李智雲被殺,李建成、李元吉、李神通、柴紹等李氏家族成員也差點被包了餃子,當然消息的走漏並不一定完全是因為李靖,但是當時所能夠抓到的現行就李靖一人,李淵對其恨之入骨,立馬就要將李靖斬首示眾。李靖當然也不甘坐以待斃,於是大喝一聲:“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可能上天也不願意這樣一個百年難遇的天才人物就這樣喪命,這一聲正好被李世民聽到,深知李靖能力的李世民於是拚命為李靖求情,希望李淵留下這麼一個難得的人才,這樣才堪堪救了李靖一命。(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是李靖察覺李淵要謀反之後,想要告密,於是故意犯罪以便被押往江都,但是因盜賊蜂起,道路阻隔而滯留長安,結果就一直留到了長安被李淵所攻破。不過這一說法已被司馬光徹底否定,因為當時馬邑到江都是可以直通的,並不需要轉道長安,而且當時的道路也並沒有被阻斷。此外要告密當乘快馬而行,顯然無需“自鎖上變”)

當然李淵此時不殺李靖隻是給自己寵愛的兒子李世民一個麵子,並不代表真的不記恨李靖了。後來李靖跟著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其間並沒有顯山露水,估計是李世民身邊的優秀將帥太多,李靖覺得自己是戴罪之身,不好鋒芒太露招人嫉恨,因此也就中規中矩地幹自己的分內事,可是這樣恰恰給他自己招來了禍患。李淵一看李靖沒啥利用價值,立刻把他調離李世民身邊,給了李靖幾個人,讓他去討伐蕭銑。而李世民因為李靖並未立下足夠分量的功勞,也沒法力保。蕭銑是當時幾個著名的反王之一,麾下號稱四十萬眾,讓李靖帶著幾個人去平蕭銑,這已經不是暗示,而是明著要取李靖的性命。

李淵萬萬沒想到他這種挾私報複的行為卻恰恰給李唐的南方戰場派去了一個大救星。李靖南下的時間當在武德二年(619),這一年的上半年唐軍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形勢一片大好,可是到了下半年一下子風雲變色,六月劉武周派遣宋金剛進攻並州李淵的太原老巢,屢破唐軍。八月起竇建德攻陷了洺州(今河北永年)。九月破相州(今河南安陽)、趙州(今河北趙縣),同時宋金剛也攻陷並州。十月宋金剛攻陷澮州(今山西翼城)而竇建德也攻陷黎陽,李淵的堂弟李神通、貞觀名臣魏征以及大唐名將李世□的父親同時被俘,而李世□因此也投降了竇建德。在此情形之下,原先已經投靠唐的徐圓朗投靠了竇建德,而朱粲則轉投了王世充。整個大唐北方戰場可謂是一片糜爛。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北方戰場唐軍接連遭到失敗,南方也不好過,由於南方少數民族眾多,在唐軍漸漸控製不了局勢之時各個少數民族頭領開始暴動,而割據南方的反王蕭銑也趁勢大舉進攻。李靖的威力在南下途中便開始漸漸顯露。大軍到了金州(陝西安康)時,控製這一帶的廬江王李瑗正被境內的鄧世洛率領的數萬蠻賊打得焦頭爛額。於是李靖幫李瑗出了幾個主意,輕鬆地擊敗了這些蠻賊。幫李瑗料理了金州的事情之後李靖又開始趕路,緊趕慢趕趕到了硤州(今湖北宜昌),到了這裏再也過不去了,蕭銑大兵壓境,就憑李靖這幾個人想要完成任務簡直就是笑話。此時負責硤州戰事的硤州都督許紹被打得焦頭爛額,看到了李靖就如同撿了個寶一樣,立刻委以重任。有了李靖的幫助,硤州戰局便開始漸漸好轉,許紹接連擊敗蕭銑手下大將楊道生,並破壞了蕭銑派部將陳普環率舟師繞過硤州,逆江直上三峽進攻巴、蜀的計劃,抓住了陳普環。雖然史書中並未記載李靖在硤州防衛戰當中到底起到了什麼的作用,但是以許紹之後對李靖的看重而言,李靖在硤州一線的防禦作戰中必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