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期儲蓄選長期,獲利相對較高
50元起存,存期分為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三年和五年6個檔次。本金一次存入,銀行發給存單,憑存單支取利息。在開戶或到期之前可向銀行申請辦理自動轉存或約定轉存業務。存單未到期提前支取的,按活期存款計息。
定期存款適用於較長時間不需動用的款項。在高利率時期(例如20世紀90年代初),存期要就“中”,即將五年期的存款分解為一年期和兩年期,然後滾動輪番存儲,如此則可以利生利,而收益效果最好。
在如今的低利率時期,存期要就“長”,能存五年的就不要分段存取,因為低利率情況下的儲蓄收益特征是“存期越長、利率越高、收益越多”。
3.試試“利滾利”
所謂利滾利存儲法,又稱驢滾存儲法,即存本取息儲蓄和零存整取儲蓄有機結合的一種儲蓄方法。此種儲蓄方法,隻要長期堅持,便會帶來豐厚的回報。假如你現在有5萬元,你可以先考慮把它存成存本取息儲蓄,在一個月後,取出存本取息儲蓄第一個月的利息,再用這第一個月的利息開設一個零存整取儲蓄戶,以後每月把利息取出來後,存入零存整取儲蓄戶。這樣不僅存本取息儲蓄得到了利息,而且其利息在參加零存整取儲蓄後又獲得了利息。
二十幾歲的女孩,隻有選擇適合自己的儲蓄品種,才能在儲蓄這個看似沒有“油水”的理財方式中賺到不錯的收入,才能讓自己的存折也能過上一個“暖冬”。
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做“假貴族”
許多女孩都有愛慕虛榮之心,上大學時她們經常會為男朋友送自己玫瑰的朵數比來比去。走進社會,雖然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工作,但是三天兩頭的同學聚會,讓她們感覺一定要讓自己變得體麵一點,在同學麵前露露臉。但是,剛剛工作的薪水隻夠基本的生活費用,想買一些高檔的化妝品和衣服,就隻有刷信用卡。就這樣,很多女孩成了“卡奴”。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年輕人背著昂貴的名牌皮包、穿著高檔的服裝,但是她們錢包裏也隻不過有幾張信用卡。其實,當今這種信用卡泛濫的局麵正是一些人總愛麵子想充當“假貴族”導致的。
有一對夫妻,雙方都在公司裏做小職員,每月總共有幾千塊錢的收入,女兒在上初中。他們夫妻倆都覺得自己這一輩子沒有什麼出息,立誌把女兒培養成才,省吃儉用把女兒送到郊區一所寄宿製“貴族學校”讀書,一年要花幾萬元的學費。為了方便接送女兒,他們購買了一輛很便宜的汽車。由於女兒平時在學校住宿,每周五才能回家,丈夫每到周五就提前下班到學校去接女兒。
女兒剛上“貴族學校”的時候還能集中精力學習,但是僅僅過了一個學期,當她看到自己周圍的同學多是出生在有錢人家,他們的父母大多是董事長、總經理,而自己出身貧寒,雖然每月父母給自己的零花錢已經不少了,但同那些出手大方的同學相比,還是顯得很寒酸。於是,女兒的心理越來越不平衡,每次回家不是嫌自己的衣服檔次太低,就是嫌父母給自己的零用錢太少,給父母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有一天下課,父親照舊開著自己的汽車到郊區的“貴族學校”接女兒。他為了不讓孩子覺得麵子上過不去,每次都把車停在離學校很遠的地方,避免同那些奔馳、寶馬等高檔車混在一起。他看到女兒和幾位同學說笑著走了出來,到了校門口,女兒的同學都坐上自家的高檔車走了。剛才還和同學有說有笑的女兒,卻表情冷淡地對迎上來的父親說:“以後不要來接我了,我自己打車回家吧。”父親聽了這句話以後,就知道女兒思想變了,心裏非常難過。
回家以後,夫妻倆就這個問題交流了看法,他們覺得長此以往,女兒在“貴族學校”可能會學到一些知識,但同時也會學到一身壞毛病。最後,兩口子商量以後,決定把女兒轉到離家很近的一所學校上學,家裏漸漸地恢複了平靜。
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的“假富翁”心理,讓孩子也受到了不良影響。其實,生活是自己的,這個世界人與人生來是不一樣的,所以肯定存在著比自己強的人。如果處處都想和別人比個高低,超出自己經濟實力地去比,到頭來不僅讓自己背負一身債務,別人知道實情後也會瞧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