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興來出席劍橋大學出版社425周年慶典,四個多世紀的出版曆史,為人類帶來了難以計數的精神食糧,為傳承文明盡到了責任。在座的人可能都有閱讀劍橋大學出版物的經曆,對劍橋出版的曆史也知其若幹:比如她不僅曆史悠久,而且產品一流;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這些如雷貫耳的科學家都曾經是她的作者,更讓我們記住劍橋大學出版社的是,她已經出版並且正在出版李約瑟博士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在此,我們不僅要感謝為傳播中國文明作出過傑出貢獻的李約瑟博士,也要感謝這部鴻篇巨製的出版者劍橋大學出版社。
今天,劍橋又牽手五洲,簽署了“人文中國叢書”三十種的版權貿易協議,表明其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國。作為中國文化的普及讀本,這套書已經得到方方麵麵的好評,一經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必將迅速傳遞給世界各地的讀者。為此,我要向為傳播中國當代文化作出努力的劍橋人致敬。
劍橋大學出版社將425周年慶典放在中國舉行,有著特殊意義。一方麵是向中國出版界的同人們展示四個多世紀的風采,另一方麵也表明他們出版重心的轉移。今後,我們將看到更多劍橋版的中國圖書奉獻給世界讀者。
Gordon Johnson博士第一次到中國,就帶來了劍橋出版的華麗陣容,不僅有全球首席執行官、亞太行政總裁,全球財務總監、亞太財務總監,連美洲、歐洲的行政總裁也隆重登場了。中國衷心地歡迎你們。希望你們多走走,多看看,不僅看北京,也能到其他地方走走看看。我肯定你們一定會不虛此行,保證這一定是第一次而不是最後一次。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朋友。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和我一樣,與潘仕勳博士應該是朋友了。潘先生不僅是朋友,也是我們“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的外國顧問,他去年在“中國出版論壇”上的演講,相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劍橋出版的國際化過程為中國出版的“走出去”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和非常有用的信息。
“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實施三年多來,已經與50多個國家的1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聯係,20多個文種的1380多本圖書得到資助,協議金額超過4000萬元人民幣。我相信,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在國內外出版同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圖書“走出去”的步伐會越來越快,越來越穩。
中國的曆史很長,但中國開放的時間很短,真正到過中國能夠親眼看看中國的外國人還很少。因此,我們希望圖書能夠成為世界理解中國的窗口和橋梁,通過讀書,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了解世界。一個互相了解的世界,必將是一個和諧的世界。讓我們為此而努力。
謝謝大家!
(在紀念劍橋大學出版社建社425周年會議上的致辭,2009年)
§§§22、適應新形勢,提高中國圖書的國際市場影響力
今年是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大日子,對與共和國同齡的國圖公司來說,意義更加非凡。
自國圖公司的前身國際書店成立以來,就擔負了對外介紹中國、說明中國的重任。60年來,國圖公司的員工更新換代,但責任和使命卻代代相傳,我們與共和國一道,經曆了風風雨雨,也與共和國一道,創造了一個個輝煌。國圖公司始終站在傳播中國的第一線,始終是傳播中國的生力軍和航空母艦。為外國了解中國,為中國出版產品走出國門,提供了信息,也提供了服務,已基本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發行體係。
今天,我們回顧過去,是為了明天的發展;我們展望未來,是堅定我們今日的決心。今天,我們麵對的,是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是日新月異的高科技傳播手段,是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不斷提高,是境外受眾日益增長的了解中國的需求,是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新形勢下,特別是在中國出版業轉企改製的大背景下,國圖公司作為國際傳播隊伍中重要的一員,要對我們的責任和使命重新認識,我們的圖書推廣是中國傳播能力建設的一部分,而傳播能力的建設,關乎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形象,關乎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也關乎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出版物作為一種文化產品,能夠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跨越文化的障礙,進行交流與溝通,幫助外國讀者了解中國。
中國是文化大國,但還不是文化強國,為什麼不強,是我們的傳播力不夠。要想成為文化強國,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中國,接受中國的價值觀,必須建立一條有效傳遞文化價值的市場化通道。
冷戰結束以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越來越表現為意識形態的衝突,表現為價值觀的衝突。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價值觀的衝突,主要體現為文化力的較量。亨廷頓關於“意識形態的衝突將讓位於不同文明之間的價值衝突”的理論雖然沒有得到普遍認同,但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自己的文化價值,將文化安全與國家安全聯係得更為緊密。當一個國家的價值觀被接受的範圍越大,這個國家的安全係數就越大。而檢驗價值傳播是否做得最好,標準就是其文化產品的國際市場份額是否最大。多年來,國圖公司的市場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國際傳播能力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成正比。比如美國,一個麥當勞,一個好萊塢,把美國文化傳播到了極致。有誰看電影沒看過好萊塢的電影,吃快餐沒吃過麥當勞。看電影、吃快餐不過是一種形式,通過這種形式,我們看到了美國的工業化和標準化,看到了美國的高科技和現代化,同時看到了美國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觀。很多年前,我們看過一個美國電影,叫《拯救大兵瑞恩》,講的是“二戰”諾曼底登陸那場戰役,瑞恩的三個哥哥陣亡,他的母親一天之內收到三份陣亡通知書,馬歇爾將軍得知這件事情後,派一個小分隊去尋找瑞恩,是不能讓瑞恩步三個哥哥的後塵,不能讓他的母親再受失子之痛。但小分隊在找到瑞恩之後,瑞恩卻堅決不走,感動得小分隊的戰士與他一起投入戰鬥。電影除了血腥的戰爭場麵,向觀眾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馬歇爾將軍代表美國政府,發出的是對一個普通士兵及其母親的人文關懷,是對人的尊重;而瑞恩不離開戰場則表現了一個士兵對國家的忠誠。人們在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接受了美國的價值觀。我們從事生產文化產品的同人們應該從中得到啟示,改進我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