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朋自遠方來(十)(1 / 3)

§§§31、“生平最偉大的一次旅行”

2009年9月6日至11日,未來學家,《大趨勢》、《亞洲大趨勢》及《中國大趨勢》的作者,八十高齡的約翰.奈斯比特與夫人、也是《中國大趨勢》的合作者多麗絲.奈斯比特走上了世界屋脊——陽光聖城拉薩,終於一了心願。這是他們第一次訪問西藏,但看得出來,他們對西藏的迷戀,對此次旅行的高度評價,應該不是隻此一次。

此行源於《中國大趨勢》的研究、撰寫與出版。奈斯比特先生首次造訪中國是1967年,此後又有100多次訪問的經曆。中國的發展變化始終在他的視野之下,而將目光聚焦,集中研究中國,決定撰寫《中國大趨勢》則始於三年前。此時,奈斯比特不僅有了生活上的好幫手和事業上的合作夥伴、漂亮能幹的妻子多麗絲,並且在天津財經大學和南開大學的支持下,成立了“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對其研究態度的嚴肅和認真,我懷有深深的敬佩之情。

基於幾十年對中國的關注和集中研究,《中國大趨勢》的撰寫很順利。當然,他們的觀點與西方媒體的說法不同,“西方媒體在批評中國時異常一致,以至於在報道中國積極方麵的時候都需要做出解釋或者顯得羞羞答答”。但是,他們的觀點是建立在多年對中國的研究與世界發展的比較中,是在用事實說話,所以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在談到西方普遍批評中國存在的“3T問題”(天安門、台灣和西藏)時,奈斯比特夫婦並不回避,因為北京和台灣他們來往多次,隻有西藏從未涉足,書中所寫關於西藏的事情都是引用別家說法。所以,他們夫婦堅持造訪西藏,堅持用自己的眼睛,用親身體驗來看西藏,感受西藏。

我不僅被其嚴肅的學術態度感染,也被其勇氣感動。試想,一個從未到過西藏,且已八十高齡的老人(奈斯比特很不願意我們稱其為老人),為了向世界說明西藏,為了澄清那些被混淆的是非,不顧我們多次婉拒,毅然決然地來到海拔3700米的拉薩,馬不停蹄地參觀、座談、會見。連我們都有些精疲力竭,他卻始終精神抖擻,毫無倦意,可見是與西藏有緣之人。聖城拉薩的壯美風光,藍天白雲的潔淨,學者的睿智,學生的勤奮,官員對工作的熱忱,以及農牧民生活的祥和,無一不使其興奮。因此,奈斯比特先生稱此行是“生平最偉大的一次旅行”。

幾天的行程雖緊張,卻內容豐富,感想頗多,略揀幾條,與讀者分享。

達紮活佛詮釋“3.14”

9月9日上午9:30,我們一行來到西藏佛教協會,與幾位活佛座談。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阿沛.晉源介紹了西藏的宗教信仰情況,藏族大部分信仰藏傳佛教,還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等,不同教派和睦相處,得益於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的貫徹執行。

奈斯比特夫婦在《中國大趨勢》中非常簡略地提到哲蚌寺是2008年“3.14”事件的發源地,他們很想知道為什麼會引發“抗議”?特別是昨天剛剛參觀了布達拉宮和大昭寺,裏麵的氣氛甚是祥和,大昭寺門口的信眾頂禮膜拜的畫麵,以及布達拉宮金頂上一群工人邊打阿嘎邊唱歌的情景給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樣歡樂自由的民眾,怎麼會做出那樣令人發指之事呢?

幾位活佛紛紛給出自己的理由,其中達紮活佛本人就是哲蚌寺的活佛,他現身說法的詮釋令奈斯比特夫婦信服。

達紮活佛說,因為這些年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得以貫徹,宗教熱持續升溫。西藏,特別是拉薩,是藏傳佛教高僧大德聚集的地方,外地的僧人想學經,就希望到拉薩來,經過民宗委的同意,每年各寺會接受一些外地僧人來學習,一般會學三四年。但是學習之後,這些人就不想返回原籍。主要是寺院的生活好,吃住不花錢,每年還有兩三萬的收入,所以他們希望入寺,但寺院承受不了,原來一般不接受外地僧人,後來改為要通過考試,而不是隨便入寺。因為不能入寺,他們就鬧事,加上社會上的閑散人員跟著一起鬧。這麼說吧,在西藏,在拉薩,不願意好好學經的喇嘛和不願意好好種地的農民才出來鬧事,凡是正式注冊的喇嘛和有正當職業的,沒有人參加“3.14”事件。

女校長次央展望西藏大學的未來

我和次央校長多年前就認識,但至少有九年沒見過麵了,一見,竟然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還是那麼靦靦腆腆,那麼溫文爾雅。有人說女人不能欣賞女人,我始終不能同意,我就欣賞次央這樣女人味十足、又博學多才的女人。

西藏大學建立於1985年,是西藏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從開始的一個校區、14個專業、不到1000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4個校區、14個學院、64個本科專業、11個碩士點、近萬名學生的大學,其中70%是西藏自治區的藏族學生,有30%來自區外。教職員工有1000多人,其中有很多年輕藏族教師是在國外攻讀碩士、博士後回國任教,在太陽能應用、高原冰川、高原動植物方麵的研究,為西藏的生態環境、自然保護作出了貢獻。

奈斯比特夫婦問及在校生學習專業的比例,次央說還是語言文學的比例較大,在教學的同時還從事研究,藏大的藏學研究所、《格薩爾》研究室、藝術研究所等頗有作為。學校的藏學專家與信息科學專家聯合研發的藏語言文字,已經成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在藏文信息化方麵,已取得四項具有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藏文已經在手機及文曲星詞典中使用。

看得出來,次央校長對自己的學校充滿了感情,她信心滿滿地說,藏大在堅持辦好區域特色專業的同時,還要廣泛參與其他專業,並會不斷派出教師到國內外一流大學進修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在不遠的將來要把藏大建成“西部先進,國際有影響的學校”。

在訪問快要結束時,我悄悄教了奈斯比特一句藏語,“吐基切”(意為謝謝),所以當他極其嚴肅認真並且大聲說出這句話時,立即語驚四座,連他的夫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然後是一陣笑聲。我則在一旁笑得喘不上氣來,直到現在我寫下這段故事時,想到當時奈斯比特說這句話的神態時,還在大笑不止。此後幾天,他不斷練習這句話,作為會見後的結束語。

會見官員

此次行程係西藏外宣辦多方協調,並派西平處長全程陪同,日程安排得張弛有度,想看的全看到了,奈斯比特夫婦非常滿意。其間,我們會見了各路“諸侯”,他們用自己的故事打動了奈斯比特夫婦。

最重要的一場會見安排在9月9日下午3:30,以自治區常委宣傳部長崔玉英為首的十幾位方方麵麵的負責人同時到場,可見區黨委對他的來訪格外重視。

因為人多,講得也多,但讓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崔部長,從她個人到她的講話,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如果有時間,我們還願意聽崔部長那講不完的故事。

首先,崔部長用兩個跨越描述了西藏的發展道路。一是社會製度的跨越,從一個政教合一的社會經過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跨越到社會主義社會;二是經濟社會的跨越,西藏的經濟總量1959年前隻有1.74億元,到2008年已增長到395億元,增長了65倍。人口從122萬增長到顯著的287萬,人均壽命從35.5歲提高到現在的67歲。

其間,他們夫婦分別提問,達賴喇嘛說過去的西藏是天堂,現在是地獄,而且西方多數人都相信他的話,也持此看法。請問你們如何看待他的說法?

方方麵麵的官員對此嗤之以鼻,這簡直就是黑白顛倒,一派胡言嘛。

崔部長娓娓道來:西方這種偏見產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沒到過西藏,真的不了解西藏,受達賴的影響;二是出於意識形態的需要,就是要黑白顛倒。但凡來過西藏的,不論以前他的成見有多深,看到一個真實的西藏時,就會改變看法。

應他們夫婦用故事傳遞信息的要求,崔部長講了西藏對中小學生上學實行“三包”的故事,即包吃、包住、包學費,並且要縣鄉村幹部挨家動員適齡兒童上學,所以,現在的入學率已達98.5%,而1959年前還不到2%。還有醫療費用,農牧民一律免費醫療。過去的婦女生小孩隻能到馬棚、豬圈裏去生,因為認為生育是一件肮髒的事,所以死亡率高。現在,產婦到醫院生育已成為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