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比特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第一次訪問中國是1967年,經過40多年觀察和研究,他對中國充滿了信心。20年前,他說中國是黎明之國,進入21世紀,黎明正在轉為白晝,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他對西方與中國的發展情況這樣總結:西方國家正在保持著現狀,而中國正在實現著新的目標;西方國家在很多方麵進行思想禁錮,而中國正在解放思想;西方國家不斷增加間接管製,而中國正在減少經濟管製和監管;西方想要告訴別人他們是問題的解決者,而中國是更多機會的尋求者;問題的解決者側重於過去,機會的尋求者則著眼於未來。西方國家正在走下坡路,中國正在走上坡路,而西方對這種狀況缺乏心理準備,他們對中國時而恐懼,時而妒忌,時而排斥,所以,他們經常心態複雜地攻擊中國。
我和奈斯比特夫婦邊吃邊聊,很是投機,既沒有年齡的距離,也沒有文化的隔膜。老先生的目光中透露著睿智、深刻,也有渴望,還有童稚。他對中國的友好及對中國前景的樂觀,基於他對中國的了解和研究。
當我問到《中國大趨勢》的寫法時,老先生拿出一遝A4紙,說,這是最新的寫作提綱和要目,然後一一講給我聽。全書共有八個部分,被奈斯比特稱為“新社會的八大支柱”,即:
1.解放思想;
2.解放生產力;
3.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建立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模式;
4.摸著石頭過河;
5.中國將從經濟強國變成世界文化的大玩家;
6.中國融入世界;
7.自由和公平兼顧的社會體係;
8.中國從奧運會的金牌贏家,變為諾貝爾獎的贏家。
當聽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這一中國特色的政策製定及管理模式時,我忽然想起一個案例——2003年的孫誌剛案。孫因未帶身份證而被扣留,在看守所期間被毆打致死,引起公眾不滿,輿論嘩然,特別是網民窮追不舍,導致三個月後,國務院取消了收容遣送製度。我簡略地告知這個導致製度改變的故事,他及夫人認為這個案例很重要。聽著他對中國趨勢的描述,不由得你不對中國的前景充滿信心。想當初他在《大趨勢》中預言的十個大趨勢,大部分已成為現實,其中“網絡社會”和“全球化”兩大趨勢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主流。
憑著他未來學家、全球管理大師的身份,憑著他曾準確預言了世界的大趨勢,憑著他的科學態度及對中國的深度研究,我非常相信他的預言。《中國大趨勢》這樣結尾——今天,中國拿到了最多的奧運會金牌;明天,也許將變成諾貝爾獎的大贏家。
我們期待著。我想,奈斯比特先生更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