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一個在中國學習國際政治的美國學生,1983至1985年,沈大偉在北京大學國政係(現在的國際關係學院)學習了兩年,此後又多次訪華,有長期、中期和短期的。這次是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邀請,做訪問學者一年。他已經出版過25本關於中國的書,發表過200多篇關於中國的文章。從2005年至今就有《中國共產黨:精簡和適應》(2008年)、《中歐關係:認知、政策及前景》(2007年)、《看中國:歐洲、日本和美國的視角》(2007年)、《權力轉移:中國及亞洲的新動態》(2005年)等等。他為《時代》周刊撰寫的封麵文章《新中國60歲生日:繁榮之路》和《新聞周刊》對他的專訪,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從沈大偉的研究成果看,他是一位極勤奮的人,並且他的勤奮及成果大都與中國有關。他在應邀撰寫中國60年的封麵文章時表示:“中國60年的發展不可思議。如果有人邀請我為新中國成立70年撰寫文章,我也會欣然接受。”在寫中國60年的時候,他已經把中國70年的文章“號”下了。
我與沈大偉見麵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想知道他還有什麼新書在準備寫。果然,就談到了正醞釀的新書,書名還沒想好,暫時叫做a Goes Global,我們可以譯為《中國走出去》或者叫中國的國際化,或中國的全球化,總之,是一本中國與世界融合、互動、關係密切的書。內容大概有:中國在世界的位置,中國的外交決策製度,多邊外交關係,中國與國際組織和地區組織,文化交流,經濟、貿易及投資援助,軍隊,等等。他的準備工作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剛好在北京的一年訪問為他提供了方便條件。我送他一本《中國辭典》,說這其實是一本國情辭典,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並說,奈斯比特在撰寫《中國大趨勢》時,我也送了他一本。大偉說,這太有用了,對他撰寫新書很有幫助。我說,請提寶貴意見。大偉認真地翻看目錄,立即就提出了寶貴意見:應該增加投資和援助方麵的資料。我明白,他是說我們的對外投資和援助。我說,中國人可能更願意當無名英雄吧,我們幫助誰也不願意老掛在嘴上,怕受援的人不舒服。這大概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別吧。
知道我負責對外出版,沈大偉也從他的外國朋友處聽說過我,所以沒等我問,就給了我一些出版選題的建議,希望我們能有這樣一些方麵的書籍出版——主要是應介紹中國的多樣化,比如中產階級的生活,特別是城市中產階級的生活;知識分子的情況,特別是他們的思考;當代藝術及藝術家,像“798”這樣的地方,是很讓外國人著迷的;中國建築,古代的、現代的,外國人都有興趣;中國的年輕人的生活,因為他們代表中國的未來;第五代和第六代中國領導人的情況,盡管我們從錦濤同誌做總書記的時候,就不將領導以代際劃分了,但外國人依舊喜歡這樣說。
為了寫a Goes Global,沈大偉很希望能夠見到相關方麵的權威人士,但他力所不能及。我答應幫助他聯係,盡可能地為其提供方便條件。
說著說著,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半小時。接下來,他也有事我也有事,我們相約再談。
此後又約了幾次,不是他有事就是我有事,時間總是對不上。終於在他與趙主任會見時,我們又坐在了一起。訪問提綱是早就準備好了的,緊趕慢趕,談了兩個小時,還像剛開始,很多話題還沒有深入,於是又約再談。
我們希望沈大偉能充分利用時間,多走走,多看看,也多與中國的方方麵麵接觸接觸。這樣,中國的形象在他的心中會更完整,更全麵。自然,他所介紹的中國也應如此。
喬治.華盛頓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e WashingtWU)是美國頂尖的私立大學之一,創立於1821年,位於首都華盛頓。今天,喬治.華盛頓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規模龐大、聲譽卓著的國際研究機構,以其巨大的國際聲望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來自全美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以及全世界130多個國家的數萬名優秀學子。這些學生分布在位於華盛頓霧穀、弗農山和弗吉尼亞的三大校區的九大學院裏,在4000多位全職和兼職教師的悉心指導下,接受著高質量的教育,開展廣泛而前沿的研究。
喬治.華盛頓大學一直致力於與全世界的校友保持密切的互動,中國的校友也不例外。據報道,喬治.華盛頓大學北京校友會於2006年1月3日在北京成立。校友會表示,將發揚“奉獻社會和國家”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精神,加強北京與世界各地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友會之間的交流,從而推進中美民間在教育、文化等方麵的了解與合作。
布魯金斯學院
布魯金斯學院(Brookings Institution)是美國著名的綜合性政策研究機構,創建於1927年,由1916年成立的政治研究所、1922年成立的經濟研究所和1924年成立的羅伯特.布魯金斯經濟政治研究學院合並而成。總部設在華盛頓,是一家研究公共政策的非贏利組織。既是華盛頓學術界的主流思想庫之一,也是美國著名智庫之一。其宗旨是開展高質量的獨立研究,並據此提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用性的政策建議,以達到三個目標,即:捍衛美國民主,確保所有美國人獲得經濟繁榮、加強社會保障、維護公共安全帶來的機遇,推進一個更加開放、安全、繁榮和合作的國際社會。布魯金斯學院規模之大、曆史之久遠、研究之深入,稱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庫”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