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行為的原動力,需要是行為科學中激勵理論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許多著名的行為科學家曾從不同角度對需要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馬斯洛是被人們引用較多的一位美國管理心理學家。他認為,人類的需要可分為5 類: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
(一)生理的需要
任何動物都有這種需要,但不同的動物其需要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就人類而言,人們為了能夠生存,首先必須滿足基本的生活要求,如衣、食、住、行等。馬斯洛認為,這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人類的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就無法生存,也就談不上還可以有其他需要。所以在經濟不發達的社會,必須首先研究並滿足這方麵的需要。
(二)安全的需要
基本生活條件具備以後,生理需要就不再是推動人們工作的最強力量,取而代之的是安全的需要。這種需要又可分為兩類:一是現在的安全需要;二是對未來的安全需要。現在的安全需要,就是要求自己現在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均能有所保證,如就業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安全、社會生活中的人身安全等等;對未來的安全需要,就是希望未來的生活能有所保障。未來總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的東西總是令人擔憂的,所以人們都追求未來的安全,如病、老、傷、殘後的生活保障等。
(三)社交的需要
馬斯洛認為,人是一種社會動物,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與其他社會成員發生的一定關係中進行的。因此,人們常希望在一種被接受的情況下工作。也就是說,人們希望在社會生活中受到別人的注意、接納、關心、友愛和同情,在感情上有所歸屬,屬於某一個群體,而不希望在社會或組織中成為離群的孤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來得細致,需要的程度也因每個人的性格、經曆、受教育程度不同而有異。
(四)尊重的需要
尊重包括自尊和受別人尊重。自尊是指在自己取得成功時有一股自豪感;受別人尊重,是指當自己做出貢獻時能得到他們的承認,如上司和同事的較好的評價和讚揚等。自尊和受人尊重,這兩者是聯係在一起的。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有被別人尊重的條件:自己要先有自尊心,對工作能力有信心,對知識的掌握有決心,做事不落他人之後,別人懂得的,自己不能不懂,別人不懂的,自己也要知道,隻有這樣才可能受到別人尊重。
自尊心是驅使人們奮發向上的驅動力,自尊心人人皆有。因此,領導者要注意研究下屬在自尊方麵的需要和特點,設法滿足他們的自尊需要,更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隻有這樣,才可能激發他們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更高層次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是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業上有所建樹,實現自己的理想或抱負。有人認為這種需要隻存在於那些自尊心極強的科學家身上。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麵的。同自尊的需要一樣,自我實現的需要幾乎在任何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自我實現的需要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麵:
(1)勝任感方麵。有這種需要的人力圖控製事物或環境,不願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被動地發生和發展,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控製下進行。比如在單位生產中,青年工人開始時在師傅的指導下工作,後來掌握了一定技術後,就會萌發獨立操作的想法。在此基礎上,他們不願再機械地去重複工作,而是想利用掌握的知識,主動地去研究、分析、改進和完善工作。
(2)成就感方麵。人們常在工作中為自己設置一些有一定難度,但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他們進行的工作既不保守,但也不冒險。他們是在自己認為有能力影響事情結果的前提下工作的。對這些人來說,工作的樂趣在於成果或成功。有成就感的人往往需要知道自己工作的結果。成功後的喜悅要遠比其他任何報酬都重要。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研究人的行為提供了一個比較科學的理論框架,成為激勵理論的基礎。他從人的需要出發來研究人的行為,將人類千差萬別的需要歸為5類,揭示了一般人在通常情況下的需要與行為規律,指出了人們的需要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
馬斯洛將各類需要研究得很細,指出了每一類需要的具體內容。它告訴我們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激勵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僅要給人以物質的滿足,而且要給人以精神的滿足。特別是基本生理需要得到一定的滿足以後,精神需要更為重要。因為,滿足人的高級需要將具有更持久的動力。
然而,對於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國內外也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大致可以歸納為下麵幾種:
(1)對需要層次的分析簡單、機械。人類需要的發展不帶有自然成熟的色彩,往往不是非經過某一層次需要才能有下一層次的需要,而是隨著環境和個體情況的變化同時存在著若幹種需要。有些人則隻停留在前兩種需要上,而後3種需要很少。實際上人同時存在幾種需要,這幾種需要同時產生動機,動機之間不僅有強弱之分,而且是鬥爭的,不講多種需要和動機的鬥爭是一個缺陷。
(2)把人的基本需要歸結為5 個層次,也不盡完善。事實上,馬斯洛越研究越發現5個層次不夠,諸如:愛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勞動的需要等等,都是人的普通需要。最後,他把需要層次歸結為13層,但都無法得到世人的認同。我們認為,5 個層次統統是我們的需要,而人都有一種“超越自我”的需要,亦即人們往往追求高尚的社會理想,願意為民族、為國家犧牲個人的一切,這種需要層次遠遠超出了“自我實現”的境界。在各個民族、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英雄和偉人,他們都是“超越自我”需要占主導的人。我們不妨在自我實現之上,加一“超越自我”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