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決策藝術,是指領導決策者在一定知識、經驗、指揮基礎上形成的非規範化的給人以美的感覺或體驗的各種決策技巧、決策手段和決策技能。它是領導決策者聰明才智、學識水平、膽略誌向和閱曆經驗的綜合反映,是領導決策者的素質、才能在決策方法上的體現。這是一種特殊的決策方法,它有較大的隨機性,較多的經驗性,而且還有較強的創造性。究其領導決策藝術而言,有以下特點:
1.經驗性。領導決策者的決策藝術來源於領導決策者的知識閱曆和經驗,而不是按照邏輯規則從理論中推導出來的;領導決策者對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逐步積累起來的經驗加以提煉、升華而形成了後續決策的思路。所以經過孕育而成熟的領導決策具有鮮明的經驗性。此外,領導決策藝術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領導者本人的感情色彩、氣質形態和個人的魅力。
2.靈活性。就是指領導決策是要隨機應變,針對實際情況和問題的症結靈活地對症下藥。因為領導決策藝術在運用過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也無固定的模式和規範,而要依時間、地點、條件而變化。如製定規劃、做安排都要留有餘地,以隨時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積極有效的應變措施,隨時掌握決策的主動性。
3.多樣性。領導決策藝術運用於決策過程的始終,由此,領導決策藝術具有明顯的多樣性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領導決策藝術是多層次的,有宏觀決策和微觀決策藝術,有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藝術,有一般決策和特殊決策藝術;二是在決策過程中有多環節的決策藝術,有決策前的調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執行決策中遇到的新問題的解決、信息反饋的藝術;三是各種決策藝術地運用和派生。領導決策者在向決策目標邁進的過程中還要運用多種決策藝術,如為達到工作計劃決策的目標,領導決策者還要靈活運用增強領導班子團結的藝術,處事果斷適時藝術、授權指示藝術、監督檢查藝術、批評表揚藝術等。所以,決策藝術是多姿多彩的。
4.創造性。領導決策藝術的創造性,體現在領導決策者生機勃勃的創造力方麵。它與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惰性行為是不相容的。領導決策者的創造性是現代決策科學的客觀要求。現代社會的決策活動所麵臨的問題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客觀要求領導決策者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綜合性的創造,使自己的智能、經驗不斷升華,從多方麵積累材料,構思新的思想體係,創造出風格迥異的決策。
一、日常決策藝術
重大項目或工程的決策,需要一套嚴格的科學決策程序,綜合運用數學分析法、實驗與模擬方法和電子計算機等手段。但是,對於領導來說,經常麵對的卻是大量的日常決策。因此,熟練掌握日常的決策藝術,更為必要。日常決策,許多領導一般采用傳統的經驗決策方法,也叫經驗判斷法。經驗決策,隻是相對於數學分析法和實驗與模擬方法而言的,並非一般的感性經驗或經驗主義。經驗決策同樣要遵循科學決策的一般程序。要搞好日常的決策,應注意經驗判斷法的適用範圍,完成決斷前的準備工作,並采取適當的決策步驟。
1.經驗判斷法的適用範圍
經驗判斷法又稱直觀判斷法,屬於定性分析方法,是指領導者憑借豐富的經驗,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對已經掌握的情報、信息和對未來有依據的綜合分析做出判斷,以直接選取某一最佳或最滿意方案的方法。領導者在日常決策中經常運用這種方法。一般來說,它使用以下情況:
(1)在決策問題不十分複雜,方案又不多,能較為明顯地辨別出各方案的優劣時,可用這種方法進行方案優選。
(2)備選方案很多,它們又都可行,而且各有利弊,但綜合起來相差也不大,還可能明顯地確定各方案的優劣。在這種情況下,也可采用這種方案。
(3)如果決策的問題具有多目標要求,經過方案論證,各方案也都可行,但在達到個目標要求的程度上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也可用這種方法選出達到主要目標要求的方案。
(4)有些決策問題的主要製約因素是社會因素和人為因素,這些都是不能用數學分析方法去計算分析的,有的也不能從經濟方麵去衡量。在這種情況下也需要領導者的直觀判斷來作出最優方案的選擇。
(5)有一些決策問題,備選方案很多,但可以用直觀判斷法來對各方案進行初選。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要求,經過對比,去掉一些明顯差的方案,這就可以減少方案的數量,為方案的最後優選減少了障礙。
2.決斷前的五個方麵的考慮
(1)這些決策必須有我來做嗎?
當一項決策擺在領導者麵前時,他首先要考慮這項決策所涉及的職權範圍和限製因素,然後才能確定到底該有誰來做決定。根據權限,決策該由下屬作出的,領導者不應該代作決策,以免幹涉下屬的工作,或者使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細節問題上,不能考慮全局性的問題。領導者應當明白,把問題安排給合適的人去處理,這本身就是最明智的決定。
(2)這項決策值得我做嗎?
做任何決策,都首先必須考慮決策的價值。鑒別一項決策有沒有價值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問一句:“假如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會失掉什麼?”這樣,就能很快地透視出問題的嚴重性了。
(3)必須在什麼時候做決策?
做決策的時間是一個重要因素,條件不成熟就做決策是冒險;條件成熟了卻拖延不做決定,優勢會轉化為劣勢。把握時機,勿失良機,乃是決策成功之本。
(4)已經掌握了做決策的必要事實嗎?
在作出任何決策之前,必須掌握與此有關的、盡可能多的事實和資料,同時要考慮決策可能帶來的後果。
(5)我要怎樣作決策?
作決策時應當仔細地衡量各種方案的優劣利弊,掌握虧損和獲益的準確數據,從中選擇出最優方案。
3.日常決策的五步驟
(1)確定目標,收集資料。決策是對未來活動的抉擇和實施。發現和提出問題後,經過五個方麵的細致考慮,明確需要作出新的決策後,接下來就要確定決策目標。所謂決策目標,就是要作出的決策最重要達到的總目標和要求。
目標一旦確定,領導者就要部署有關人員或組織通過各種渠道,采用各種手段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廣泛地收集有關的信息資料。同時,領導者應親自深入實際,多看、多問、多聽,獲得第一手資料,並從中發現問題和矛盾。領導者還應多讀書,擴大知識麵,廣泛獲取相關信息,以增強自己的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檢驗資料,擬訂方案。收集的資料不一定都準確可靠,也不一定都符合實際情況,需要進行檢驗。檢驗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收集的事實和材料本身去尋找矛盾。自相矛盾的東西,必然存在著不合理之處。檢驗的另一個辦法是注意它的有用性,即看這些事實和資料對領導者解決問題是否有幫助。如果沒有幫助,甚至於解決問題毫不相幹,這些事實與資料就沒有什麼價值。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決策的目標的要求,進行預測,提出可供選擇的多種方案,為比較對照提供前提。
(3)多元思考,評選方案。方案的評估和選優,是整個決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評估和選優的過程,就是一個比較、對照、分析和選擇的過程,其目的就是要從可供選擇的多種可行性方案中選擇一個最佳行動方案。為了實現最佳抉擇,首先要對可供選擇的各個方案進行評估。要對各個方案盡量充分地介紹、解釋、答疑。還要在各個方案之間進行討論以至辯論,甚至吸收與提供方案無關的一些專家參加,以便更好地集思廣益。領導者在評選方案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進行多元思考,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判斷。在作決策時,應排除各種非理性思考。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辯解:自我辯解心理是指人們為了減少由於認知不協調所產生的緊張心理狀態,從而為自己的行為、信念和情感進行辯解的一種非理性心理傾向。辯解心理使領導者傾向擴大自己選定的方案的優點,縮小其缺點,不願得到對自己所作的決策的不利信息。隻願聽讚同的意見,不願聽反對意見。即使明知自己錯了,但為維護自己的威信,也死不認錯,甚至將錯就錯。領導者應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勇於向真理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