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領導藝術的實質(3 / 3)

領導科學所揭示的規律,往往是製定政策的原則性規律;領導藝術所表現的智謀,則是執行政策時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一般原則的靈活性。沒有靈活性的領導科學,就會變成僵死的理論教條;沒有原則性的領導藝術,就會成為我行我素的自由主義行動。正確的領導,應兼有原則性和靈活性兩種品格。就領導科學來說,它具有比較穩定的理論體係,具有常住性的特點,可以保持執行政策的連續性。但是,對於那些突如其來的社會問題,非常規的社會決策,及生疏的工作任務,它常常顯得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隻有掌握能夠駕馭變幻莫測的局勢的高超技藝,發揮領導藝術的靈活性的功能,才能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取必要的政策中斷,采取有所偏離既定方針的、非常規的領導措施,從而引導革命的航船渡過險灘,繞過暗礁,達到成功的彼岸。

三、領導藝術與權術的區別

所謂權術,也就是弄權之術,曆史上稱“人君南麵之術”。在人類曆史上研究權術的代表人物有兩個,一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另一個是15 世紀末意大利的思想家馬基雅維利。

韓非給權術下了一個定義:“術者,藏之於胸中,以偶眾端,而潛禦群臣也……術不欲見”。他認為權術是君主藏於胸中,不可告人的暗中駕馭下屬的方法。權術有三個特點,(1)“人主獨擅,因握不移”。人主獨掌大權,使用臣下才能得心應手。(2)“周密深藏,神不可測”。即使是親近之人,也難以測之。用在不可知,毫無形跡。(3)“權變用奇,詭詐多變”。用術必須善用技巧,隨機應變。

意大利的馬基雅維利是文藝複興時期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是《君主論》。他認為,要控製政府一個國家,不僅要奪取他的土地和人口,而且要根據被征服者的不同情況,依靠統治者的能力、智慧、武力、采用的戰略。他的名言是:“一位君主如果能夠征服並且統治那個國家的話,他所采取的手段總是被認為是光榮的,並且將受到每一個人的讚揚。”這也就是被人們概括為隻要結果正確,手段總是被讚許,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因而,君主在實行統治的過程中既可以是獅子,也可以是狐狸。為了統治,常常不得不背信棄義,不講仁慈道德。由於馬基雅維利的觀點極端無道德性,因而後人把公開讚揚表彰惡行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搞陰謀、搞權術的人則被叫做“馬基雅維利似的人物”。

中國有個學者叫李宗吾,寫了本 《厚黑學》 的書,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統治權術。書的封麵上赫然印有一段話“一部二十四史,一言以蔽之,厚臉皮,黑心腸而已。封建權貴們未必懂政治,但卻無人不通厚黑學,大奸大詐,用而不說的爭雄密傳。帝王將相常勝不敗的政治機密。”這本書講的全是封建統治權術。

我們今天講的領導藝術,不是權術。他和權術有四點原則區別。

(1)領導藝術出於公心,而權術則謀的是私利,是為個人、為小集團的謀私利的行為。

(2)領導藝術公開運作,而權術則暗箱操作。領導藝術具有公開性、透明性,而權術具有神秘性,曆史上有“明法暗術”之說。權術就是陰謀,西方人講,權術家都是陰謀家。

(3)領導藝術可以公開示人,而權術則是做而不說,秘而不宣,因為權術一般都是極端的無道德性,陰謀一旦泄漏就會失敗。

(4)領導藝術的理論基礎是辯證法,權術的理論基礎是詭辯論。藝術和權術都講靈活性。列寧說:現實生活中有兩種靈活性。客觀地利用靈活性則是辯證法,主觀地運用靈活性則是詭辯論。權術就是主觀地運用靈活性。今說今有理,明說明有理,總是我有理,這就叫詭辯論。

在研究領導藝術和權術的過程中主要把握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分清敵我,對敵人,要用革命的兩手,要分化互解,不能書生氣十足。但要弄權術,用對待敵人的辦法手段對待自己的同誌和下屬則是絕不允許的。

§§第二章 領導理論簡介

秦朝之後,楚漢相爭。在初期,劉邦與項羽相比。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處於完全的劣勢。在各路義軍進攻秦的時候,曾共同約定,誰先進入秦都鹹陽誰就為王,但劉邦首先攻入鹹陽以後,懾於項羽威勢,非但不敢擅自稱王,而且不得不封存庫銀,靜候項羽到來。項羽欲除劉邦,便在鴻門擺宴,請他前往。劉邦雖明知殺機四伏,卻隻有硬著頭皮前往,虧得張良、樊噲等拚力保駕,劉邦才得以死裏逃生。劉邦對項羽的畏懼,雙方實力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可楚漢戰爭的結局卻是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劉邦登基,做了皇帝,到底劉邦勝於何處呢?原因很複雜,可究其根本,則在於能否進行正確的領導。正是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劉邦深諳部下的優勢所在,並敢於委以重任,因此張良的智謀,蕭何的穩實,韓信的善戰,便可各逞其能,大放異彩,或許這正是劉邦得勝的主要原因。項羽雖然尊範增為“亞父”,卻言不聽,計不從,鴻門宴上範增幾次建議他殺劉邦,可項羽就是不采納。如果項羽能像劉邦那樣具有領導才能,對手下的能人進行有效的領導,那麼楚漢之爭的結局就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了。本章主要介紹國外學術界關於領導行為的一些經典理論,以達到借他山之石攻我之玉之目的。

西方管理學界、心理學界和行為科學界都十分重視對領導理論的研究,提出了有關領導行為的種種理論。這些理論可大致分為三類:特質理論、行為理論、情境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