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領導藝術的實質(2 / 3)

關於領導藝術與領導科學的辯證關係,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麵去把握。

1.模式化因素與非模式化因素的對立統一

領導藝術來源於領導實踐,它體現了領導者生氣勃勃的創造力,它的內容豐富多彩,變化多端,善於創新,難以用數學方法使之公式化,具有非模式化的特征。領導科學作為領導者實踐經驗的結晶,它的理論體係嚴謹,知識規範,形態相對穩定,有規律可循,是模式化的東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科學可以看成是模式化的領導藝術,領導藝術可被看成是非模式化的領導科學。領導藝術隻有以堅實的領導科學為基礎、作指導,才能胸有成竹,高瞻遠矚,隨機應變,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倘若離開領導科學,一味追求領導藝術,就可能陷入花架子、權術和主觀主義的泥坑。同樣的道理,領導科學隻有立足於領導藝術的基石之上,才能日益充實,日益完備,永不枯竭。而且,有了領導科學的知識,不等於就有了領導的才能和藝術,還有待於通過自己的實踐去體驗、升華,去創新。倘若離開領導藝術,死守領導科學、管理科學的書本知識,就容易成為教條主義的書呆子。

當然,不應該把模式化和非模式化絕對地對立起來。領導藝術的非模式化中也存在有模式化的因素,這樣,才能把領導藝術中的有些東西歸納、提煉為領導科學。同樣,領導科學中模式化的原則在具體執行中也存在非模式化的東西,即執行過程中的靈活性、隨機性、創造性。因此,非模式化的領導藝術同模式化的領導科學是相輔相成的,由於它們的對立和轉化,推動著領導水平的不斷提高。

上述領導藝術和領導科學的關係,從某種角度來看,恰似人腦和電腦的關係。電腦的作用是人腦思維的模擬,電腦是人腦智慧的程序化、物化,人腦掌握、運用了電腦,就會變得更敏銳、更聰明;人腦借助電腦越用越靈,電腦依靠人腦不斷更新換代。人腦與電腦交互促進、不斷提高,如同領導藝術與領導科學的關係一樣。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對立統一

領導藝術的創造性與模糊性的特點,使它離開定量的數學運算而能從複雜事物的關係中作出準確的定性判斷;領導科學的特征,在於它能用定量分析去揭示領導工作的規律,幫助人們實現不同程度、不同範圍、不同規格的政策控製。定性分析可以在總體上粗略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定量分析則幫助人們分門別類地、精細地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決策是領導藝術的核心。科學的決策,應當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互結合。從某種角度看,領導科學是定量分析的領導藝術,領導藝術則是定性分析的領導科學。隻有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保證路線、方向正確,調控政策適度。所以,如果隻有定性的判斷,沒有定量的測度,往往會使預想的領導意圖難以實現;相反,隻有定量的分析,沒有定性的估量,同樣會使領導行動變成盲目的行動。科學的領導決策,應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互結合。所以說,決策是科學,又是藝術,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3.經驗性與理論性、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對立統一

領導藝術不論它怎樣高超,都沒有超出經驗的範圍。從知識結構上看,經驗乃是以生命物質(大腦細胞)為載體的知識;科學則是以非生命物質(紙張、磁帶)為載體的知識。領導藝術作為經驗性的科學,其載體是經驗物質,領導科學作為理性知識,其載體則是非生命物質。領導藝術作為經驗性的東西,它是領導科學的感性來源;領導科學作為理性的東西,它是領導藝術的理性精華。領導科學來源於領導藝術,這是認識論的唯物論;領導藝術有待於上升為領導科學,這是認識論的辯證法。領導藝術向領導科學的轉化,本質上是知識的載體由生命物質向非生命物質的轉化。因此,領導藝術也可以稱為經驗的領導科學,領導科學又可以看作是理論性的領導藝術。

領導藝術往往是借助於形象思維,它與直覺、靈感相伴隨,常常處於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中,因而能夠神機妙算,出奇製勝。領導科學則是在豐富的實踐基礎上,主要借助於邏輯思維,揭示出事物的本質、規律性,從而科學地反映現實的客觀過程。

人類思維的發展,既要由形象到抽象,也要由抽象到形象、由抽象到具體。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隻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地感覺它。領導藝術中的“直覺”、“靈感”,是人腦的一種創造力,它是從實踐經驗的總結中獲得的,是離不開理論(包括正確的思想方法)作指導的。但它與領導科學有所不同,它不是以邏輯思維表現出來,而是以範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傳遞方式也難以規範化,往往隻可意會,而難以言傳。因此,做領導工作,就有一個如何把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以及靈感思維結合起來的問題。

4.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對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