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則 介之推火封妒婦(3 / 3)

那塊寶貝也隻道甚麼活佛、神仙修煉成的金剛舍利子一樣,忙教後宮娘娘、妃嬪好好收藏。那知這物卻是禍胎,自從進宮之後,人人不睦,個個參差。後來文公省得此物在內作祟,無法解禳。

直到周天王老庫中,請出後妃傳下來百煉降魔破妒金剛寶錘,當中一下將來,打得粉花零碎,漫天塞地化作萬斛微塵,至今散在民間,這黑氣常時發現。此是外傳,不在話下。且說那石氏自經大火逼近之際,抱著耿耿英靈,從那烈焰之中一把扭定了介之推,走闖到上帝駕前,大聲訴說其從前心事。上帝心裏也曉得妒婦罪孽非輕,但守著丈夫一十九年,心頭積恨一時也便泯滅不得。適值有一班散花仙女又在殿前,懼憐他兩個夫婦都有不得已一片血誠,在生不曾受得文公所封綿上之田,死後也教他夫妻受了綿地血食。但是妒心到底不化,凡有過水的婦人,都不容他畫眉搽粉、大袖長衫,俱要改換裝束。那男人到廟裏看的,也不許說石尤奶奶麵目變得醜惡、生前過失。

但有奉承奶奶幾句、數落之推幾句的,路上俱得平安順利。近日有個鄉間婦人,故意妝扮妖妖嬈嬈渡水而過,卻不見甚麼顯應。

此是石奶奶偶然赴會他出,不及堤防,錯失的事。那知這婦人意氣揚揚,走到廟裏賣嘴弄唇,說道:“石奶奶如今也不靈了,我如此打扮,端的平安過了渡來。”說未畢口,那班手下的幫妒將帥火速報知,一霎時狂風大作,把那婦人平空吹入水裏淹死了。查得當日立廟時節,之推夫婦原是衣冠齊楚並肩坐的,為因這事平空把之推塑像忽然改向朝著左側坐了。地方不安,改塑正了,不久就坍。如今地方上人理會奶奶意思,故意塑了這個模樣。此段說話,卻不是成了神還要妒的故事麼?至今那一鄉女人氣性極是粗暴,男人個個守法,不敢放肆一些。凡到津口,隻見陰風慘慘,恨霧漫漫,都是石奶奶狠毒英靈障蔽定的。唐時有人到那裏送行吟詩,有“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之句,也就是個證了。那幾個後生聽了嚷道:“大奇!大奇!方才那首“青竹蛇兒”的詩可見說得不差,不差。”又有一個說道:“今日搭個豆棚,到是我們一個講學書院,天色將晚,各各回家,老丈明日倘再肯賜教,千萬早臨。晚生們當備壺酒相候,不似今日草草一茶已也。”

總評《太平廣記》雲:“婦人屬金,男子屬木,金克木,故男受製於女也。”然則女妒男懼,乃先天稟來,不在化誨條例矣。

雖然,子即以生克推之,木生火,火能克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則相克相濟,又是男可製女妙事。故天下分受其氣,所以“妒”、“懼”得半,而理勢常平。艾衲道人《閑話》第一則就把“妒”字闡發,須知不是左袒婦人,為他增焰也。妒可名津,美婦易貌;鬱結成塊,後宮參差。此一種可鄙可惡景象,縷縷言之,人人切齒傷心,猶之經史中“內君子,外小人”。揣摩小人處,十分荼毒氣概;揣摩君子處,十分狼狽情形。究竟正氣常存,奇衷終餒,是良史先賢之一番大補救也。知此則《閑話》第一及妒婦,所謂詩首《關睢》,書稱“矨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