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教育蠻夷
有一次,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辜鴻銘:“老師,您去過不少國家,您認為哪個國家的人最懂得生活呢?”
辜鴻銘回答說:“要說生活,我們中國人最懂生活。”
辜鴻銘非常自豪的回答引起學生們廣泛的興趣,於是又有學生問:“最懂得生活的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學英文呢?”
辜鴻銘擲地有聲的說:“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學好了英文,好去教育那些西方的蠻夷!”
納妾妙論
辜鴻銘既會講英國文學,又鼓吹封建禮教。他當北大教授時,有一天,他和兩個美國女士講解‘妾’字時說:‘妾’字,即‘立女’;意思是說男人疲倦時,手靠其女也。
這兩個美國女士一聽,反駁道:“那女子疲倦時,為什麼不可以將手靠男人呢?”
辜鴻銘從容申辯道:“你隻見過1個茶壺配4個茶杯,哪有1個茶杯配4個茶壺的呢?其理相同。”
據說,一個德籍太太在洋人舉辦的宴會上,也曾以同樣的問題質詢辜鴻銘。這次,辜鴻銘先是不斷搖頭,連說‘一妻多夫’於情不合,論理有虧,對事有悖,於法不容。然後他話頭一轉,以親切的語氣問那位太太:“敢問夫人代步是用汽車還是用打氣筒?”貴婦不知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隻好據實答道:“汽車。”辜氏不慌不忙地問:“汽車有四隻輪胎,府上備用有幾副打氣筒?”此語一出,哄堂大笑,弄得那樣貴婦人也瞠目結舌,啼笑皆非。
辜鴻銘這段分別用茶壺、茶杯來比喻男人、女人的“妙喻”,一時成為笑談而廣為傳播,以至後來引出一段愛情佳話:徐誌摩和陸小曼結婚後,陸小曼怕除誌摩再和別人有愛意,就對徐誌摩說:“誌摩,你可不能拿辜老的茶壺譬如來作藉口而多置茶杯。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壺,而是我的牙刷,茶壺可以公用,牙刷可不行。”
怕老婆是王法
雖然辜氏在朋友中大談茶壺理論,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家中卻十分懼內,“他平生很怕老婆,所以他告訴我們:‘老婆不怕,還有王法麼?’這是他的幽默。”(震瀛《記辜鴻銘先生》)
菊殘猶有傲霜枝
1920年,“辮帥”張勳67歲生日時,辜鴻銘特意為他揮毫贈送一副壽聯,上書14個字: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這本是蘇東坡送給好友劉景文的詩句。期望他不要懈怠失望,要珍惜剩下的好時光。可到了辜鴻銘這裏,卻別有新意。
有一天,辜鴻銘與胡適同席應酬。席間,辜對胡說:“去年張勳過生日,我送給他一副對子,上聯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你猜下聯是什麼?”
胡適想了好半天,想不出來,便問辜鴻銘。辜鴻銘說:“下聯是‘菊殘猶有傲霜枝’。”
胡適聽了辜鴻銘所說的這幅對聯,突然想到了辜和“張辮帥”的那條都不肯剪去的辮子,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辜鴻銘見胡適大笑,便問道:“你懂得這幅對聯的意思嗎?”
胡適回答說:“所謂‘傲霜枝’指的是你和張勳都留著的長辮子了。不過,‘擎雨蓋’是指什麼我倒真的還不知道。‘擎雨蓋’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辜鴻銘解釋說:‘擎雨蓋’就是指清朝的紅纓大帽子嘛!”
辮子是護照
1924年至1927年,辜鴻銘曾應邀到日本長期講學,他的日方接待人和摯友薩摩雄次對他還留著一頭長辮子感到十分不解:“先生現在已是一個有名的發辮保留者,在此我隻想知道,在貴國頒布剪發令強迫剪辮之後,先生的長辮怎麼沒有被剪去呢?”
絕對不想去掉發辮的辜鴻銘,聽了摯友薩摩雄次的提問哈哈大笑,他為自己擁有一頭長長的發辮而感到格外自豪。他搖頭晃腦地說:“這辮子是我的護照,怎麼能隨便讓人剪掉呢?”
什麼是銀行家
辜鴻銘寫的一條英國諺語,曾被收進了英國不列顛辭典。其內容是:“銀行家是這樣的人,當天氣晴朗時,硬把雨傘借給你;陰天下雨的時候,又凶巴巴地要將傘收回去。”
英國不列顛辭典出版於1894年,這個諺語詞條署名AmoyNuo,即廈門辜之譯音(辜鴻銘是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