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世界各國怎麼麵對“憤怒”?(2 / 2)

想要成為高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換一下思考角度,可以先將境界放得低一些,同樣是寬容,我們可以在寬容他人之前,先試著寬容自己,要知道,事實上我們每一次發脾氣,都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澳大利亞的安龍很讚成這種說法,在他看來,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我們為了老板做的一點什麼事就發半個小時的火,就太不值得了。我們把自己生命裏寶貴的半個小時給了自己最討厭的人,這不是傻了嗎?這時,沈淩讓大家做即興表決:“如果生活中,你真的遇到一個人,他帶給你無法彌補的巨大傷害,你會選擇寬恕還是不寬恕?”

現場的表決結果是8∶3.首先被問到的是劉芸,她的答案是會寬恕。她說之前有一個階段,她同時被自己最好的朋友和相戀多年的情人出賣,剛開始,每每想到此,就是滿滿的負能量,非常難受,但是現在,她已經從心裏原諒和寬恕了他們。她說,其實當一個人從心底去原諒一件事或一個人時,對他自己更是一種解脫,是快樂、幸福、溫暖的感覺。現在回想起這件事,心裏唯一的感覺是溫暖,因為他們曾經給過自己快樂和陪伴。也許大家再也無法做朋友,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釋懷啊,為什麼要讓恨留在心底來折磨自己呢?

韓國的韓東秀選擇的是不寬恕。在他看來,想說原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對方想要和好,自己可能表麵會同意,但心裏其實是很難跨過那道坎的。英國的布萊爾讚同他的這個觀點,他說,即使事情真的過去了,留在心裏的那個陰影還是無法釋懷的,曾經受到傷害的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忘記的。很多時候,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總是從自己所看到的情況去分析。但事實上,有些時候,你所了解、所看到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也許那隻是你片麵認為的誤會,也許對方並沒有那樣做,沒有那樣想。就像節目中彭宇說的一樣,有些時候,最好的選擇應該是放下,我們不是一定要去計較是對還是錯,是成還是敗。人生活在這個世上已經很不容易,為什麼要糾結於過去發生的事呢?日子還是要向前走啊!

加拿大的詹姆斯給大家講了一個例子。他曾看過一個演講,有兩個演講者,都是母親,一位母親的兒子在911那天是在五角大樓裏麵,在一家投資銀行工作,911那天,他死掉了;另一位母親的兒子則是發起911襲擊事件的一員,後來被美國判了死刑。這兩位母親代表了兩類人,而她們卻站在了一起,為世人講述寬恕,因為她們自己已經原諒和釋懷了。澳大利亞的安龍說,看完這場演講之後,他覺得那位在911事件中失去自己兒子的母親,一定是非常有內涵的人,因為她最後選擇用愛來包容仇恨,用愛來化解傷痛。而在愛與恨中,愛總是贏的那一方,恨會自然而然地消失。劉芸說:“愛就是全然的接納,如果你真正懂得愛,你的內心就會有一種力量,那是一種很溫暖的感覺。剛剛提到的那位母親,我覺得她絕對知道什麼是愛。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我愛你,我愛你,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對我”,其實那不是愛,隻是想占有,愛和占有真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最後,關於這個議題,又進行了一次投票,這一次的結果是9∶2,吳雨翔改變了觀點。他解釋道,通過剛才這個節目,還有大家的觀點,他有所感悟,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不應該發火。因為人生是這麼美好,為什麼要為了一些小事而發火呢?自己冷靜想想,也許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更多的時候,需要自己對情緒進行調整,如果很好地做到這一點,那麼無論別人插隊還是被人叫作“老外”,也就都成了浮雲。

§§第九章:世界各國的“互聯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