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
①原作“綠”,據民國刊本《柯山集》改。
②“虜”,民國刊本《柯山集》作“兵”。
③“胡”,民國刊本《柯山集》作“鐡”。
孫彥古畫風雨山水歌①
山深巌高石壁青,白日忽變天晦冥。黑風驅雲走不停,驚電急雨來如傾。山前雨點大如手,山下水湧危槎橫。崩崖古樹老有靈,吼怒直與風雲爭。枝披葉偃□不怯,萬竅卻欲藏雷霆。鞭驢疾驅者誰子,石路險澀驢淩兢。目迷心懾愈走②愈不及,來憩樹下如寒蠅。蒼茫似與鬼神接,恍惚不保龍蛇驚。平居此樂忽入眼,孫家古圖□可辨。奈何一幅一尺餘,欲奪天地之奇變。我心愛之良有以,昔日③山行親遇此。一生兩足不下堂,輸與④朱門貴公子。
校記:
①“歌”,或作“詩”。
②《宋文監》外各種版本均無“愈走”二字。
③“日”,民國刊本《柯山集》作“苦”。
④“與”,民國刊本《柯山集》作“爾”。
磨崖碑後①
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潼關戰骨高於山,萬裏君王蜀中老。金戈鐵馬從西來,郭公凜凜真雄才。擧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元功高名誰與紀,風雅不繼騷人死。水部胸中星鬥文,太師筆下龍蛇字。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磨蒼崖。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百年廢興增歎慨,當時②數子今安在?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遊人打碑賣。
潘四農雲:張戒《歲寒堂詩話》極訾此詩。戒雲:“往在柏台,鄭亨仲、方公美誦張文潛《中興碑詩》,予曰:‘此弄影戯語耳。’二公笑問其故。予曰:‘郭公凜凜英雄才,金戈鐵馬從西來。擧旗為風偃為雨,灑掃九廟無塵埃。豈非弄影戯乎?水部胸中星鬥文,太師筆下龍蛇字。亦小兒語耳。’二公以為然。”愚按:張戒《詩話》在宋人中最為翹楚,而此則論文潛詩未免輕薄。吾謂文潛此詩,誠非傑構,然亦不至如戒雲雲也。
校記:
①通行本均題為《讀中興頌碑》。
②“時”,明小草齋抄本《宛丘先生文集》、清呂無隱抄本《宛丘先生文集》作“年”。
淮陰阻雨
檣竿日日春風轉,渺渺孤舟數家縣。朝來雨暗隔淮村,白浪卷沙吹斷岸。渡頭楊柳濕①青青,橋下涓涓野水生。滿尺白魚初受釣,斷行孤②雁故能鳴。平生行止任遲速,篷底欠伸朝睡足。從來江海有前約,老去塵埃無可欲。晚③天暖日生波光,桃杏家家半出牆。春日春波好相待,短帆輕櫓何④須忙。
校記:
①原作“溫”,據民國刊本《柯山集》改。
②“孤”,民國刊本《柯山集》作“歸”。
③“晚”,民國刊本《柯山集》作“曉”。
④“何”,民國刊本《柯山集》作“可”。
對雪呈仲車
學堂歲暮無來客,殘雪漫漫風獵獵。當庭古柳三四株,老翁擕帚收殘葉。二年閑散百事慵,饑寒不自勤鋤鍤。囊空甑倒誰複救①,典衣沽②酒將空篋。人間萬事苦難齊,以醉驅愁最奇捷。丈夫未死誰能測,幽憂何自同兒妾。飲酣耳熱詩興遒③,直上虛空恣淩躡。饑喉凍禁④誰與解,正藉醺酣得嚅囁。少年擧白未嚐辭,漸老深杯見還怯。何當共有種稻⑤田,免向官壚走書帖。
校記:
①“救”,民國刊本《柯山集》作“求”。
②“沽”,民國刊本《柯山集》作“買”。
③“遒”,民國刊本《柯山集》作“豪”。
④“禁”,民國刊本《柯山集》作“噤”。
⑤“稻”,民國刊本《柯山集》作“秫”。
□楚州天慶觀觀高道士琴棋
穨垣蒼蒼鎖喬木,草滿荒庭不容足。壞簷破壁秋雨餘,蛛網蕭蕭風滿屋。黃衣道人出迎客,野態生疏脫拘束。圍棋盡掃一堂空,烹茶旋煮新泉熟。彈琴對客客臥聼,悅耳泠泠三四曲。《離騷》幽怨鬆風悲,流水潺湲履霜哭。日斜攜手步空廊,鳴鳩相呼竹間宿。黃昏門閉人語絕,空殿幽幽掩微燭。我生資身最淡薄,每厭煩歊幸幽獨。何當不踏朝市塵,長伴高人種鬆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