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牙買加體係與人民幣彙率(2 / 3)

從我國現行人民幣彙率製度的特點可以看出:現行人民幣彙率製度與牙買加國際貨幣體係的內容是一致的,它遵循了牙買加體係原則與框架。隨著布雷頓森林體係解體,70年代國際貨幣走向有管理的浮動彙率,即牙買加體係。在這個體係之中,實行管理浮動和獨立浮動的國家約占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的1/3,實行釘住彙率和聯合浮動、追求比較穩定的國家占2/3。大多數工業國采取浮動彙率製,而發展中國家大多采用釘住彙率製。1978年釘住美元的國家多達42個,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在安排彙率時更多地從釘住單一貨幣轉向釘住一籃子貨幣。從這個角度分析,人民幣實行釘住美元的管理浮動彙率製度,並沒有超越牙買加貨幣體係這個雷池一步,是完全遵守現行國際貨幣體係的基本框架的。同時,當前人民幣彙率問題的國際之爭是牙買加國際貨幣體係內在矛盾的外在化。牙買加體係取代布雷頓森林體係,其內在的動機和目的是要打破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僵化局麵,解決特裏芬難題,用綜合機製共同調節國際收支,擴展調節渠道,但實踐證明其作用是有限的。牙買加體係運行30多年,國際收支不平衡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在不斷擴大,並由此造成了嚴重的國際貿易摩擦和國際彙率爭端:70年代,在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及石油危機的衝擊下,西方經濟陷入一片混亂,美、日、歐之間展開了空前激烈的貿易大戰,並由此產生了美元與日元之間的彙率之爭。1985年,為了遏製日本出口導向型的外貿政策在全球刮起的廉價出口狂潮,美國聯合法、德、英等國的財政首腦在紐約的廣場飯店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促使日元對美元等主要國際貨幣不斷升值,以扭轉西方各國與日本之間的嚴重貿易不平衡。

2002年以來,麵對中國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強勁增長,以及中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和大量的外彙結餘,世界主要經濟發達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輿論日漸升溫,人民幣彙率成為國際社會爭論的焦點。國外鼓噪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如下:一是人民幣彙率過低,二是中國外彙儲備過高,三是中國廉價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貨緊縮。

在人民幣彙率國際之爭正酣之際,美元與歐元的彙率之爭又噪聲四起:2002年,美國為刺激國內經濟發展,減少國際貿易逆差,對美元進行大幅貶值,致使歐元對美元由2000年的1:0.9攀升到2004年3月的1:1.26,歐盟認為美元貶值影響歐元區各國經濟複蘇,並揚言如果美元繼續貶值,將對來自美國的產品加征報複性關稅。

從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國際彙率之爭不是中國所麵臨的特殊問題,而是世界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特別是經濟總量在全球總量中占權重比較大的國家存在的普遍問題。同時,當前世界範圍內存在的彙率之爭,歸根結底是牙買加國際貨幣體係不完善所造成的。

(二)人民幣彙率與牙買加體係的矛盾性

人民幣彙率與牙買加體係總體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首先,人民幣彙率沒有有效地調節中國的國際收支,實現中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經濟體製改革以來,我國對過高的人民幣彙率長期進行貶值,1994年人民幣彙率並軌後,美元與人民幣彙率保持1:8.7,近年略有升值,維持在1:8.27附近,但近幾年來中國的國際貿易快速發展,國際收支出現了雙順差,外彙儲備總額超過4000億美元。國際貿易是一個“零和遊戲”,也就是說,國際收支順差與逆差相抵為零。一個國家出現大量順差,別的國家必然會出現逆差,從而會損害別國的經濟利益。國際金融體係和彙率製度不論在金本位時代、布雷頓森林體係、還是現在的牙買加體係都是以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和國際貿易發展、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為根本宗旨的,而中國長期存在大量國際收支順差,顯然違反了牙買加體係維護國際收支平衡的法則。

其次,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沒有市場化,也與牙買加體係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性。在布雷頓森林體係時代,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有兩條:一是IMF提供短期或中長期貸款;二是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根本不平衡時改變彙兌平價。這兩條渠道由於存在份額限製以及需要付出高昂代價而作用有限,調節機製失靈。牙買加體係新引進了國際金融市場,利用市場機製對國際收支進行更有效、更及時的調節。而我國現行人民幣彙率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彙率缺乏彈性,浮動幅度很小,日交易價格浮動幅度隻有0.3%,而西方國家的日交易價格浮動幅度過去為3%,現在為15%,有些甚至沒有浮動限製。人民幣彙率實行這種嚴格的管理體製極大地限製了市場機製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使中國長期保持大量的國際收支盈餘,從而也使人民幣彙率成為國際社會的眾矢之的。

三、人民幣彙率改革的理論思考

綜上所述,要化解目前人民幣彙率麵臨的國際爭端,必須從牙買加體係的基本原則出發,尋找正確的解決途徑。當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