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牙買加體係與人民幣彙率(1 / 3)

楊公科

國際社會關於人民幣彙率的爭論,其實質是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之爭。要解決這一國際紛爭,我們隻有把人民幣彙率放在國際彙率製度這個大背景之下,才能找到問題的症結和解決的途徑。

一、國際彙率製度的形成與演變

國際彙率製度是國際金融體係的核心,主權國家在對外經濟活動中首要的問題是彙率安排,彙率的高低不僅體現了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的強弱,而且涉及到國際經濟資源分配的多寡,因此難免會引發貨幣戰、貿易戰,影響世界貿易和各國經濟發展。為了維護共同的經濟利益,各國往往就貨幣彙率的安排達成共識,從而形成一種比較固定的、為各國共同遵守的、在國際金融中占主導地位的彙率體係。縱觀國際金融發展的曆史,國際彙率製度出現過三大體係:國際金本位體係、固定彙率體係及浮動彙率體係。金本位製是一種以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黃金為本位貨幣的貨幣製度,它包括三種形式:金幣本位製、金塊本位製和金彙兌本位製,其中金幣本位製是金本位製的典型形式。在金幣本位製下,流通中使用的是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幣,金幣可以自由製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入輸出。而在金塊本位製和金彙兌本位製下,流通中使用的是可以兌換為黃金的紙幣――黃金符號。盡管1816年英國就頒布了鑄幣條例,實行金本位製,但通常認為1880年為國際金本位體係的起始年,因為這一年歐美主要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製。

國際金本位體係有三個顯著特征:(1)黃金作為最終清償手段,是“價值的最後標準”,充當國際貨幣。(2)彙率體係呈現為嚴格的固定彙率,在國際金本位體係盛行的35年間,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間彙率十分穩定,從未發生過升貶值波動。(3)這是一個鬆散無組織的體係。國際金本位體係沒有一個常設機構來規範和協調各國的行為,也沒有各國貨幣宣告成立金本位體係,但是各國通行金本位製,遵守金本位的原則和慣例,因而構成一個體係。

國際金本位體係名義上要求黃金充當國際貨幣,但由黃金運輸不便,風險大,且不能生息等諸多問題,英鎊依靠英國的“日不落帝國”和“世界工廠”的至尊地位而充當國際貨幣。所以,西方經濟學家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國際金本位體係稱作英鎊本位體係。

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使金本位製度最終得以解體,國際彙率製度經過動蕩之後進入到布雷頓森林體係。

1944年在美英等國倡導之下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協定》,確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彙率體係的原則和運行機製,即布雷頓森林體係。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內容主要有四個:(1)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彙兌平價體係,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2)美元充當國際貨幣。(3)多渠道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4)由IMF全力維護布雷頓森林體係。

布雷頓森林體係雖然在國際貨幣合作方麵樹立了典範,在推動國際貿易、緩解國際收支困難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無法解決特裏芬難題,加之僵化的固定彙率體製不適應經濟格局的變動以及IMF協調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能力有限,最終導致布雷頓森林體係解體。

1971年美元停止兌換黃金,1976年1月,IMF國際貨幣製度臨時委員會達成《牙買加協定》,同年4月,IMF理事會通過《IMF協定第二次修正案》,國際貨幣體係從此邁入牙買加體係時代。

牙買加體係運行機製的特點是:(1)國際儲備多元化,黃金非貨幣化,美元地位削弱,前西德馬克、日元及SDRS、歐洲貨幣單位(ECU)在世界儲備中的比例加大。(2)彙率安排多樣化,浮動彙率製與固定彙率製並存。(3)依賴國際間的政策協調和國際金融市場解決國際收支問題。

牙買加體係創建30多年來,打破了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僵化局麵;通過國際儲備多元化解決了特裏芬難題;用綜合機製共同調節國際收支,擴展了調節渠道;在推動經濟發展方麵起了積極作用。但是,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體係,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它是“無製度的體係”,並存在著三個主要弊端:(1)彙率體係及不穩定。(2)大國侵害小國利益,南北衝突更加尖銳。(3)國際收支調節機製不健全,全球範圍的長期國際收支不平衡並未得以根除。

二、牙買加體係與人民幣彙率之爭

通過上述國際金融體係及國際彙率製度演變的曆史分析,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貨幣、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工具,彙率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手段,是平衡國際收支的重要工具。當原有的國際金融體係和彙率製度不能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及平衡國際收支時,變革現行國際金融體係及彙率製度,創造新的國際金融製度和彙率體係就成為曆史的必然選擇。

麵對當前人民幣彙率受到的國際“圍剿”,根據牙買加體係的內容、運行機製,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幣彙率與牙買加體係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矛盾性。

(一)人民幣現行彙率與牙買加體係的一致性

現行人民幣彙率是以1994年外彙管理體製改革為基礎,采取釘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動彙率。這一彙率製度的特點是:由國際收支狀況決定的外彙供求關係是決定彙率的主要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銀行間外彙調劑市場前一天的彙價,決定人民幣對美元的彙率,並通過人民幣兌美元的彙率和國際市場各種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彙率,套算人民幣對其他各種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彙率。該彙率是當日各指定銀行之間以及外彙指定銀行與客戶之間進行外彙與人民幣買賣交易的基準彙率。中國人民銀行規定:外彙指定銀行之間每日買賣外彙的彙價,可在交易基準彙率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外彙指定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在交易基準價上下0.25%的幅度內浮動,外彙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價差率不得超過0.5%。彙率浮動幅度不是固定的,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根據國家不同時期的經濟政策不定期的進行調整,並運用貨幣政策、外彙政策等經濟手段調節外彙供求,保持人民幣彙率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