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有兩點:一是理解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一是理解的速度。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語言學習過程是輸入(閱讀視聽)→吸收(加工、記憶)→輸出(說、寫、譯)的過程。課程等書麵語言材料是主要的輸入來源,既要語言規範,又要趣味性、知識性、可思性三結合,題材要廣泛,體裁要多樣,兼顧不同語體。因此為了準確而全麵地理解課文,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講解語言文字本身以外,向學生講授或引導學生查找他們原來不知道的有關背景知識和百科知識也是很重要的。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方麵也不盡相同,對一個民族來說是天經地義、習以為常的事,對另一個民族卻可能是完全陌生、不可思議的。雅思創始人KeithTaylor在談到英語學習時說:“要學習英語就得了解英美國家社會、經濟、人文、曆史等各方麵的信息。要把英語學好,應盡可能多地了解英國人的知識和目前的社會狀況。”
提高閱讀理解的速度,除了帶著問題讀文章、有選擇地獲取相關信息等閱讀技巧外,詞彙在閱讀理解中起著任何閱讀成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閱讀能力的提高可歸之於詞彙知識的增加(Beck,Perfetti,and Mc keown1982;Ka meenui,Caarnine and Freschi 1982;Stahl 1983)。由於高職學生掌握的詞彙量普遍偏小,因此,擴大單詞量已成為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單詞和詞組記憶是擴大單詞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把一些單詞記憶訣竅告訴學生,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全身心記憶法和聯係記憶法。所謂全身心記憶法,即邊讀邊寫邊記,參與記憶單詞的器官和身體部位越多,單詞在大腦中的印象就越深刻,記憶的時間也就越長,這種方法也便於注意力集中;聯係記憶法就是在記憶單詞的過程中,不去孤立地記憶一個詞或詞組,而是把與它相關的同義詞、反義詞、相關詞以及用法等聯係起來。聯係越豐富多彩,記憶的藝術也就越高超。出現一個生詞,我會用近義詞來解釋,這樣才能初步做到用英語進行思維,而用英語思維是掌握英語的一個標誌。同時,我會把與這個詞發音和形狀相似的詞找出來作比較,並根據構詞規律說出與它相關的其他詞性和生詞及其慣用法,通過聯係將過去學過的內容及時加以複習。經過長時間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單詞量有了明顯的增加。
(二)表達技巧
為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在教學活動中我先後采取了值日報告(dutyre-port)、自由交談(Free talk)和背誦課文三種方法。通過觀察與測試,最有效的方法是背誦課文。隻有通過大量背誦課文才能很好地掌握外語的語音、語調,熟悉其語法並掌握大量詞彙,為實際應用語言奠定良好基礎。背誦能夠強化語言輸入和吸收,增強語感、幫助學生減少或擺脫母語的負麵影響,提高語言理解和表達的準確度和流利度,學會用地道的英語材料表達思想,同時,還可以減輕學生的焦慮感,增強語言表達時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毫無疑問,背誦是建立在對語言材料的意義、形式結構的理解基礎之上的,既要記意思,更要記形式和結構。背誦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出聲地讀和記。誦讀能讓發音器官、口腔肌肉適應外語發音的需要,形成熟練的嘴部運動記憶,學生往往心裏知道某詞某句,但在表達時舌頭偏偏不聽使喚,不是說不出來就是音調走樣,這主要是缺乏朗讀、嘴部運動記憶不牢固造成的。朗讀背誦還有利於使視覺記憶與聽覺記憶建立牢固聯係。學生聽英語時往往反映生詞多、速度快、聽不懂,可是一看這段話的文字材料卻找不出生詞,如果平時加強朗讀和背誦,音、形、義的記憶有了牢固的聯係,聽力理解的困難就可大大緩解。同理,在朗讀背誦時動動筆,口、眼、耳、手、心“五到位”,既加深記憶,也利於書寫正確和流利,學生在聽寫、造句、作文、記筆記時速度慢、單詞記不起來、寫不出、拚寫錯誤等毛病也就逐漸克服。學生普遍認為,背誦課文確有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有利於寫作。不少同學在寫作時,恰到好處地運用背誦過的詞句,書麵表達能力逐步提高;二是有利於口語。經常背誦課文的同時明顯感到自己說英語時語速加快,應變能力增強,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三是有利於詞彙量增加。背誦範文使不少學生學到許多的短語和句型,並用於說和寫中,培養語感,從而把好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