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英語教學經驗初探(1 / 2)

伍宏捷

2000年11月,教育部頒布《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育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明確指出“要按照突出實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要突出基礎語言知識、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夠用為度。”高職高專教育是一個新生事物,如何應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因材施教,積極調整英語課程教學,加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已成為一項新課題。陝西警官職業學院於2000年開始招收高職學生,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充分認識到,高職學生有其自身特點,不能再生搬硬套舊的教學方法,必須尋找適應他們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為此我做了以下嚐試:

一、提高學習積極主動性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從在外力影響下的“要我學”變成發自內心的“我要學”。根據教育學基本原理,學習是“刺激―反應”的過程。外語學習需要在認知、感受和行為過程中讓學生經曆多種“刺激”、產生有效的“體驗”才能有“反應”。這樣的學習隻有在有意義和有目的、特別是與自己有關的活動經曆當中才會發生,這樣的教學活動是與學生的需求、期望、興趣、關注和利益等有關的活動。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首先必須充分了解、認識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所在,才能把消極的、被動的、軟弱的學習動機,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強烈的學習動機。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開啟智慧的鑰匙,興趣是獲取知識的源泉。我院是一所新成立的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都不是很好,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無疑是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我經常在教學中講述一些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事物的英語表達方式,比如,在世界杯比賽之際,將點球、任意球、腳球的英語表達方式教給學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並開始關注這門課程。其次,要善於發現學生學習當中的閃光點,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當一個學生某科學習的成績好,教師、同學、家長對他的學習評價就比較高,這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和學好這門課的信心就會隨之增高,學習就會更加主動、積極、努力。學習積極性高,花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也會增強,這門課程的成績就會更好。如此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對學生們的積極性要多鼓勵,多給學生“戴高帽”。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張嘴說英語,發言後我都會表揚他們的勇氣,而那些語音、語調不錯的同學,我更會用“very good;excellent”等話語激勵他們。通過較長時間的鍛煉,學生逐漸克服了在公眾麵前講英語的恐懼心理。再次,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才能的機會。設計課堂提問應考慮到學生水平的不同層次,照顧程度略差的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也積極思考,踴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上課時,我常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其中較容易的問題由程度略差的同學回答。回答後,我及時在課堂上鼓勵他“大家都看到了你的進步,請繼續努力。”

二、培養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對於應用能力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認識,就是將其與口頭表達能力相等同。實際上,應用能力不應當局限在口頭表達能力上,應是各種語言能力的綜合反映,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多個方麵。這些技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育部頒布的《基本要求》提出“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目的是:經過180至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讀、寫、聽、說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書麵交流,並為今後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由此可見,《基本要求》把應用能力置於突出位置,理應作為教學重點。

如何培養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取決於一個前提、兩個條件,即以語言學習者的勤學苦練為前提;學習方法和語言環境為條件。這裏所指的方法就是語言學習者如何結合自己的情況掌握聽、說、讀、寫、譯的技巧。本文將著重闡述表達與閱讀的技巧。

(一)閱讀技巧

閱讀和聽、說、寫、譯一樣,同屬於語言應用的範疇。沒有語言知識,語言運用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聽、說、讀、寫、譯的反複訓練,不僅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也使得語言知識在運用中得到進一步理解、鞏固和加強。根據多年的學習及教學體會,在這些訓練中,閱讀是最直觀、有效,也最易操作的方法。首先,在閱讀過程中,所學的詞彙和語法規則看得見、讀得出、聽得到,可多方麵調動人體感觀,便於理解和記憶。其次,閱讀既便於對語篇的整體把握,也便於對某些重點段落或句型有針對性地反複推敲,有利於學習者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詞彙和複雜語法。再則,閱讀對學習環境的要求較低:一書在手,幾乎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因此,閱讀可作為一種常規性手段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