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作為一種批判的力量,“新左派”如果不是走得太遠,它對於市場競爭所造成的社會無序與兩極分化可以起到相當大的製衡作用。“新左派”在強調社會公平的理念與價值方麵,在研究如何發掘傳統的社會主義體製內部的原有的思想資源與政治遺產的合理性方麵無疑有著其積極的意義。同時,正是由於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而形成的新左派,身處於市場化過程之中,因而對社會轉型中出現的失範、兩極化以及腐敗等現象有著極為深切的感受。才簡單地將反資本主義的西方左派理論如依附性發展論,羅馬俱樂部與法蘭克福學派理論等用來解釋出現不平等的原因,並順理成章地拿來批判中國的市場經濟化過程,反對中國走改革開放和走全球化的道路。“新左派”思潮實則是各種思潮中較為守舊的一種,但以青年知識分子為主體而形成的“新左派”卻誤以為其前衛、激進,將其當成解決社會公正問題,甚至是解救當代中國於“危難”之際的靈丹妙藥,這是因為他們對過去長達幾十年的“左”的專製政治缺乏切身的體驗與感受,因而對“左”的東西中的專製基因及其嚴重的危害缺乏深切的警惕所致。
三、新左派對未來中國的政治影響
如果說80年代末期社會的自主空間相對較大,各種討論會,講座與沙龍活動層出不窮,知識分子所關注的問題一定會吸引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的話。那麼90年代以後(特別是當前),思想上的論爭對於社會各個階層的影響力已經遠不如前,中國知識分子已經基本上已經從政治中心的地位退卻而僅處於學術化的邊緣地帶。即在目前情況下“新左派”與自由派之間的思想交鋒僅限於互聯網以及部分發行量不大的期刊與書本之中,社會上對此場論爭知之甚少。盡管如此,知識分子間的思想互動特別是“新左派”思潮在某種程度上對當今中國,特別是未來中國的長遠的影響視絕對不可忽視的。因此有必要對其走向與政治影響進行分析並做出預測。
(1)“新左派”及其自由派、新保守主義這三種思潮在當前的中國均可長期合法的存在。因為三種思潮各自所強調的價值,均與社會主流強調的價值之間存在著部分一致性與重合性,如自由派強調繼續改革開放,要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並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曆史潮流,強調法製與國際接軌;“新左派”重視與肯定社會主義價值與公平價值,強調中國革命的曆史貢獻以及對公有製理想的追求;新保守主義重視與肯定秩序與權威在轉型過程中的意義及其對政治西化走向的批評等。分別與社會主流、政治主旋律以及執政的政治精英具有一致之處,部分地與社會主流價值與主旋律思想具有共識,因而其在當前擁有自己的合法存在的空間。但同時上述三種思潮各自又與社會主流價值存在著矛盾,如自由派對西方價值的認同,“新左派”對改革開放之前舊體製――平均主義的認同,新保守主義使用的權威主義話語等,則與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發展模式及革命意識形態話語形成矛盾。三大思潮及其與權威政府之間複雜的互動關係將使政府將受到來自“新左派”思潮與自由派思潮兩個不同方向的壓力與挑戰:自由派以政治改革與建立法製社會為訴求,而“新左派”則以經濟平等為訴求,將豐富中國政治發展變化的色彩。三大思潮與社會主流價值間共識的存在使其在現行體製下可長期合法存在,如三者之間能夠彼此寬容並形成良性互動,對中國思想界的發展與進步會起到積極的平衡作用。雖然中國經濟改革導致的社會分層化已經出現,但社會的多元化並不足以成為未來民主化的充分條件,90年代以來知識分子的思想多元化與社會多元化相結合是實現未來中國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前提:新保守主義與自由派的右翼客觀上體現了主張改革開放的務實派政治精英與大型企業集團的利益,強調民間產權、自由競爭、人權與法製的自由派客觀上更符合新興中產階級的利益,而“新左派”則強調下層民眾的公平、平等,更符合弱勢群體的利益並獲得認同。這樣,當各社會利益集團與階層爭取自己利益與發言權時,就有了表達自己利益與價值的思想理論資源,他們運用不同的思想主張在法製的基礎上爭取自身的利益與權利。因此在當前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分化進程中,上述三大思潮如能在寬容和理解的條件下良性互動,對於未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