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構建和諧校園,是增強校園創造活力的現實需要。創造活力是學校生命力和學校生存發展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是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和保護好廣大教師的首創精神,承認、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校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和切實保證。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使一切有利於學校事業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斷增強校園創造活力。我校的教育格局幾乎已成定局,麵對嚴峻的形式,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裏?這就需要我們具有創造力,隻有不斷創造,我們才能不困死在現在的格局。
最後,構建和諧校園,是實現校園安定有序的現實需要。和諧校園一個重要方麵是校園井井有條,學校的管理秩序、教學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現出一種持續的、連貫的、平穩的運行態勢,在校園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每個人都能夠從中獲得人身和財產的安全與保障,實現校園結構穩定、關係融洽,廣大師生員工能夠心氣平和地幹事業、求發展。
我們的學校有著很好的社會聲譽,也有著豐富的曆史和雄厚的文化底蘊,曾經創造過輝煌。我相信,在我們全校領導班子、廣大師生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再創輝煌!
讓工作快樂起來——教師愛崗敬業演講稿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從低層次到高層次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後,人就會產生高層次的需求。人的需求層次越高,人的價值也就會越高、越接近完美。細究起來,其實人的哪一個層次的需要都或多或少地依賴於工作。從低處說,不工作,人最起碼的溫飽需求如何解決;從高處說,不工作,人用什麼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度過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工作一般要占據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如何讓工作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呢?也就是說不僅讓工作成為謀生的手段,同時也成為享受生活的一種載體呢?我認為:
第一,熱愛我們所從事的事業。一個國家的興衰由教育決定。“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業,教師為本。”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擔當起國家的重任,除了要珍惜教師這份職業,更要熱愛教育事業。把教師看成一份職業的人固然了不起,但隻有把教師看成事業,那麼教育才有希望。職業與事業是不同層次的。我很單純地理解職業讓我們生存,職業讓我們受尊敬;而事業讓我們國家發展,讓我們人生快樂,讓我們人生更有價值體現。因此對自己要求高點,讓自己更快樂點,就得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我們都追求快樂完美的人生,我們選擇了教師,就用心去熱愛這份事業,相信在用心付出的同時,一定能獲得快樂。工作輕鬆不一定使人快樂,人在空閑無聊時往往會感到煩惱和不安,而恰恰是忙碌的人常常最快樂,每做完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心裏就會感到一種快慰,成為精神日漸富有者。很難想象,一個對工作不感興趣甚至厭倦的人,人生會是絢麗多彩的。對一種職業是否熱愛,有一個個人對職業的興趣問題,有興趣就容易產生愛的感情,沒有興趣就談不上愛。從教十多年來,我深刻地體會到:選擇了教師事業,就是選擇了艱辛。但是當我看到學生高考後欣喜的笑容,當我看到學生寄來的賀卡上的真情問候,當我看到一屆屆的學生正成人成才,付出贏得如此豐厚回報,我感到無比快樂!
第二,熱愛我們的學生。教育影響著一代代人的成長。而熱愛學生正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的基本要求。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隻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熱愛學生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和工作歸宿。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必然要熱愛學生。熱愛學生,不能隻愛個別學生,而是愛全部學生。他們都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祖國未來的前途命運主要靠他們來把握。我們的教育對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能隻關心個別學生,而應關心熱愛全體學生,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愛是一縷金色的陽光,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學生的品格還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發展。”對於孤兒、單親學生,以及在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應該把特別的愛給這些特別的學生。要從生活、學習等方麵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和幫助,要細致入微地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並在一定的時間和場合給他們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允許他們在特定的情況下有一些“自由行動”,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麵暫時降低一些要求。記得有一位叫湯某的學生,父母關係長期不好,隻有母親偶爾過問一下他的學習,所以湯某對自己要求很不嚴格,上課睡覺,放學後就上網玩遊戲,成績自然一團糟。一次偶然機會,我發現他頭腦反應敏捷。從這點著手,跟他進行多次的交心談心,同時做他父母親的工作,與他的父母親一道來教育孩子。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湯某終於考入了理想的北京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