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學校領導幹部和中層職能部門的定位。我們說××學校要成為人才成長和輸出的資源寶庫,那麼,我們教師就要努力成為這個學科裏的領軍人物;我們的幹部就要成為這個領域裏的佼佼者。××學校的每個部門的工作在全區乃至全市都應該是一流的,擔當這個部門的負責人完全應該是能獨當一麵,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
六是培養目標的定位。這是說,從我們××學校畢業出去的學生,應該在他的精神裏沉澱著××學校文化的元素,在他的現實表現和未來發展中,應該有著××學校學生所具備的獨特個性和文化特征。簡言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與別的學校不一樣的,這也許不容易,但我相信,也不很難。
再說說“理念”。我想可能要做到“六講”。
一講“人本”。杜威說,教育,人是目的。學校中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為了學生和教師。“人本”的另一含義就是要有人文關懷,教育就是一種關懷的人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管理行為和教育活動中要始終充滿著“愛”,飽含著“情”。這一點我們今後要特別注重。
二講秩序。一所如此龐大的學校,要做到大而不亂,按部就班,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就必須要講秩序。秩序就是紀律,秩序就是規範,就是有令必行,令行禁止。
三講責任。各人忙好各人的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人人恪盡職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我們要把“學校發展,人人有責”細化為“學校發展,我的責任;學生發展,我的責任;自我發展,我的責任”。人人盡好份內之責,就會產生巨大的聚集效應和推動力。當然,有時候,學校工作是有分有合的,所謂“分工不分家”。因此,責任感還體現在合作與共享中。
四講品味。“品味”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才能與××學校的身份相符。在我們××學校,今後要多一些與大師的對話,多一些深邃獨創的思想,多一些德藝雙馨的名師,多一些高雅的文化活動……品味造就品質,也才能最終鑄就品牌。
五講實績。××學校要形成這種風氣和文化:“父母給我姓名,自己打造品牌”;要憑本事吃飯,靠實績取勝。在教師培養和幹部任用上,要堅持“賽馬不相馬,有為才有位”。
六講境界。我們的老師要做到三個“超越”。要超越自我,不斷提升,做“有奮鬥感的教師”;要超越小我,以事業為重,學校為重,團隊為重;要超越舊我,樹立目標意識、成長意識,使自己日積月累,終成大器。
第四個詞,“有言”,有言在先的意思。不是約法三章,也不是醜話說在前頭,隻是想把對於學校管理的一些想法、認識跟大家交個底,作個溝通,五句話,也是與大家共勉。
第一句話,勤奮敬業,不辱使命。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在就職演說中說過一句蕩氣回腸的話:“不要問祖國能為我們做些什麼,而要問我們能為祖國做些什麼。”拾人牙慧,我也對自己說:“不要問××學校能帶給我什麼,而要問我能為××學校做些什麼。”我在想,老師們也可以對自己發此一問。前些天,我讓辦公室張老師在行政樓迎麵牆壁上用美術字做了三句話:“激情成就夢想,熱情鑄就事業,真情造就發展。”沒有激情做不成大事;永葆熱情才能真正享受教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需要我們付出一腔真誠和一片真情。我想很多時候人是憑著責任心和使命感在做事的,這是我們成就偉業和應對艱難的法寶。
第二句話,凝心聚力,同心同德。
古語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1+1是大於2的。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就像學校裏的“陽光夥伴”一樣,一條聲喊到底,形成擰成一股繩的合力。在我們這個浩大的團隊裏,即使有不同的意見,那也是優美的和聲,而不應該是刺耳的雜音。
第三句話,製度第一,校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