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今自中書舍人”至結尾,寫自己領二州如願以償,將韋詩及自己的《旬宴》詩刻石在“傳貽將來”,“且償其初心”。
“中書舍人”,西晉初年始置,七品。唐初為正五品上,係中書省要職,“掌參議表章,草擬詔敕”。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時改西台舍人、鳳閣舍人、紫微舍人等,不久又複舊。“二州”,蘇州、杭州。“酣歌狂什”,盡興高歌、狂放賦詩。“在人口中”,猶流布人口。“願”,《文藝英華》、《唐文粹》均作“望”。“物狀”,事物之狀態(形狀)。“人情”,民情,交情,人與人的情分。“曩(nǎnɡ)時”,往時;以前。“江山是”,意好江山未改。“齒發非”,猶言人牙齒脫落、頭發變白,已非昔日。“嗟”,歎息;感歎。“歌詩”,即詩歌。《郡宴》詩,即《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疔正消散,嘉賓複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嚐。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淩雲翔。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強。”“警策”,形容文句精煉扼要、含義深切動人。“《旬宴》一章”,指白居易《郡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群寮》詩。參見本文“題解”。“雅俗不類”,文雅與粗俗不相似,不同類。“償”,實現;滿足。“初心”,本意。“寶曆”,唐敬宗年號。
唐時蘇州,確係東南巨郡,元和年間即有戶十萬八百八,即白居易所謂“版圖十萬戶”,一點也不誇張。傳說蘇州外郭城是吳國吳子胥所築,周回四十七裏。州西姑蘇山綿亙四十裏。西南五十裏即是太湖,太湖東西二百裏,南北一百二十裏,襟帶蘇、湖、常三州,東南諸水彙流。湖中有七十二山,最著名的就是洞庭山。湖光山色,風景絕佳,境內名勝古跡遍布,與古城相輝映。尤其是湖水流經多街巷,是著名的水鄉。正如詩人文中所稱羨的“異日蘇、杭,苟獲一郡,足矣。”
詩人夙願得償,攜友遊宴,賦詩飲酒,“酣歌狂什”,刻石樹碑,賞心悅目,真是“吳中風景好,八月如三月”。(《吳中好風景二首》之一)所以,詩人上任伊始,即投身繁忙的公務,不敢稍懈,以報效朝廷。所謂“登山敢惜駑駘力,望闕難伸螻蟻情”(《揀貢橘書情》),為皇帝揀選貢橘,忠心職守,表現出一種濃重的忠君思想,無須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