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和武相公感韋令公舊池孔雀》題下有“同用深字”,即限“深”字韻。“和”,和詩。“武相公”,武元衡,是白居易的好友,唐憲宗時曾任宰相,故稱武相公。“韋令公”,韋蟾,曾任西川節度使,在其住宅旁池中曾養孔雀。武元衡詩《孔雀並序》:
西川使宅,有韋太尉時孔雀存焉,暇日因與諸公同玩。座中兼故府賓禦,與歎者久之,因賦是詩,用廣其意。
韋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
動搖金翠尾,飛舞玉池陰。
上客撤瑤瑟,美人傷蕙心。
會因南國使,歸放海雲深。
當時韓愈、王建、白居易都有和詩。這首即是白居易對《孔雀》並序》的和詩。
孔雀,係孔雀屬的通稱。該屬分藍孔雀和綠孔雀兩種。我國隻產綠孔雀。綠孔雀,有“孔”、“孔鳥”、“孔翠”、“越鳥”、“越禽”及“南客”諸多稱謂。雄鳥體長連尾屏在內可達2.3米,頭頂直立一簇冠羽,體後拖曳長1.5米的尾屏。開屏時豔麗奪目。雌鳥無尾屏,除背部濃褐色外,頗類雄鳥。眼紅褐,嘴黑褐,腳角褐色。鳴聲響亮但粗厲單調。棲息於稀樹草原,晨昏覓食多在溪河沿岸、農田附近,雜食植物漿果種子、昆早等。夜棲樹上,常常一雄數雌,有時還同幼鳥結群活動。繁殖期,往往數雄逐追一雌,開屏競豔,甚或如雄雞一樣爭鬥。國內僅產於雲南南部,國家二類珍禽。
索寞少顏色,池邊無主禽。
難收帶泥翅,易結著人心。
頂毳落殘碧,尾花銷暗金。
放歸飛不得,雲海故巢深。
起聯寫孔雀枯寂消沉、衰頹無主。唐王建和詩《和武門下傷韋令孔雀》“孤號秋閣陰,韋令在時禽”,可見韋蟾已不在人世。“索寞”,言其因主人去世,而消沉無生氣。
次聯進一步寫孔雀因主人不在了,那種沉淪落魄的樣子。“難收”、“易結”摹盡悲涼之情狀。
腹聯更進一層,極寫孔雀的枯寂,竟然“頂毳落殘碧,尾花銷暗金”。“頂毳”,一作“項翠”。毳(cuì),細毛。綠孔雀頸部呈豔麗的金銅色,羽基為暗紫藍色,狹緣以翠綠色。尤其是雄孔雀羽屏呈金綠色,閃耀紫銅輝光,羽端的橢圓形眼狀斑中心為暗紫色圓形小斑,外圍則藍綠、黃銅、葡萄紅諸色彩色斑斕、光亮奪目。但已經是“落殘碧”、“銷暗金”,失去昔日的華豔美麗。詩人以禽喻人,襯托出人對主人的深切悼亡和殷切懷念。
末聯則寫孔雀因消沉、枯寂,即使放歸也飛不得,何況那深遠莫測的“雲海故巢”呢?
韋蟾死後,他的好友韓愈、王建、白居易以“和”武元衡《孔雀並序》詩,且“同用深字”韻,對韋蟾之死表達了深沉的悼念。借孔雀因主人已故而衰頹、枯寂,全無昔日那種翠羽金屏、華豔美麗,寄寓了詩人的無限惆悵感傷之情。正如王建詩尾聯所謂“憔悴不飛去,重君池上心”,禽鳥尚且如此,何況人呢!更加襯托出詩人對孔雀主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