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宿溪翁》題下原注:“時初除郎官赴朝”。說明這首詩作於初授校書郎,假居長安常樂裏時。大約是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初。
眾心愛金玉,眾口貪酒肉。
何此溪上翁,飲瓢亦自足?
溪南刈薪草,溪北修牆屋。
歲種一頃田,春驅兩黃犢。
於中甚安適,此外無營欲。
溪畔偶相逢,庵中遂同宿。
辭翁向朝市,問我何官祿?
虛言笑殺翁,郎官應列宿!
詩從議論發端。“金玉”價值高,“酒肉”是美味,可以說人人見愛。然而,這位居住在溪邊的老翁——“溪翁”,卻是有粗茶淡飯可以充饑就滿足了。“何此”,一作“何如”,有驚歎、讚許的意思。“飲瓢”,強調了溪翁生活的簡樸。“溪南”、“溪北”兩句對舉,以極其輕鬆愉快的民歌形式與格調描繪其生活情景:在溪南割來柴草,在溪北修起了房屋;“歲種”、“春驅”一聯,則寫其僅以自己的辛勤勞動種田、放牛,以求溫飽而已。“一頃田”、“兩黃犢”係點睛之筆。溪翁對生活沒有什麼過高希求——“於中甚安適,此外無營欲”。詩人隻從一個側麵寫溪翁的簡樸生活,這種無所“營欲”的生活態度,比起那爭權奪利、人欲橫流的世俗生活方式來,確實自有其清靜的樂趣,但在其安閑自適的背後,隻能是甘苦自知,留給人們極為廣闊的思考餘地和空間。
前十句詩寫溪翁簡樸而無營欲的生活,後六句則寫詩人自己同溪翁的交誼。兩人在溪邊偶然相逢,溪翁就留下詩人住在自己家裏。“庵”,這裏指圓形的茅草屋。詩人到溪翁家後自然是開懷暢飲、無所不談,直到酒酣,這些都成了潛台詞。接著就寫酒醉後兩人的對話。“醉翁向朝市”,這句詩是說溪翁喝醉後,用手指著朝市的方向,用戲謔的口吻詢問詩人在官場是“何官祿”。詩人故作虛誕之言,開玩笑地回答溪翁,自己做的這個官應著天上的一顆星宿——“郎官應列宿”。“列宿(xiù)”,指天上的眾星;“應”,對應、相應。據說人世間有一郎官,天上就有一星相應。由於溪翁不相信這些,所以才有上麵“虛言笑殺翁”之句。
題曰《宿溪翁》,但主要不是寫借宿的事,而是描寫溪翁的生活和性格的。先用對比的藝術手法寫溪翁與世俗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隻求“飲瓢”就滿足了,並不謀求更多的盈餘。詩中描繪溪翁生活自然恬靜,刻畫溪翁性格超凡脫俗,這對經曆過官場生涯的詩人來說,特別具有吸引力,是詩人理想的生活。所以與其說是寫溪翁,勿寧說是詩人厭惡仕宦生活思想的反映。
詩寫的凝煉、幽默,跳躍性很大。前邊隻寫刈草、修屋、歲種、春牧,相逢則是偶然,邀宿、醉後戲謔的問答,中間省略了很多筆墨,但讀來令人倍感親切,使人如耳聞目睹,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