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罪魁禍首(2 / 3)

胡文海不由氣憤道:“空軍方麵也不是不懂飛機的外行,怎麼搞出這麼不講理的要求來?”

“這個要起來,空軍還真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宋文驄插進話來,解釋道:“因為新科晶圓廠的投產,我國的半導體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14所這兩年碩果累累,149雷達算是一個,國產鳳凰也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再加上目前正在與意大利談判引進的阿斯派德導彈,這兩種中、遠程導彈,需要的就是大直徑線的雷達。”

雷達直徑與雷達的發現距離直接相關,如果要讓鳳凰和阿斯派德發揮它的完全性能,也確實是需要大功率、大直徑的重型機雷達。

到底,空軍的這種想法也曾經是世界空軍的一種思想潮流——空中排隊槍斃。原曆史上,八所曾經鼓吹過這種航電致勝論調,這是在引進su-7之後對於三代機應用不了解,犯下的一個想當然的錯誤。

還記得原曆史當年SU7剛剛引進國內,空軍組織的幾次藍劍演習。精銳的SU7部隊與落後的殲7E部隊進行模擬攻防對抗,竟然取得了讓國內高層大為詫異、而俄羅斯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結果。

落後的殲7E戰鬥機部隊在70回合的對抗中,竟然有60多次洞穿了SU7的空防區,成功到達了攻擊區域上空。先進的SU7攔截成功率,竟然不足8%!

演習結束之後空軍進行複盤,經過潛心研究和分析,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裏。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的SU7巡航和攔截接敵方案,都是采用由一萬米高空進入,以固守“高空高速優勢”的戰術戰法。

可就憑SU7那糟糕的雷達下視能力,殲7E機隊群多路低空突防,遠在萬米高空的三代機集群和一群瞎子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中國空軍是經過了一係列的教訓之後,才意識到了“擁有三代機,還要擁有駕馭三代機的人和戰法”這麼一條寶貴的經驗。

然而胡總過早拉來了有下視下射能力的F-14,這讓在安南戰場上毆打朋友爽了一把的空軍,又有了撿起航電致勝排隊槍斃論調的趨勢。

既然安南戰場上導彈能夠超視距安全的幹掉敵人,當然新戰鬥機還是要更遠的射程和更多的導彈。戰鬥機的作用,就是在遠處看到敵機,然後把導彈扔出去轉頭就跑。至於命中率的問題,早年陸軍排隊槍斃那會也沒什麼命中率可言,隻要數量足夠這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嘛!

然而八所的這種“騎士精神”戰術,如果放在“泓水之戰”的戰國時代倒是會很好用,估計和不肯半渡而擊的宋襄公會很有共同語言。可惜現代空戰早就已經不是空中騎士們互相較量的時代,而是一群肮髒卑鄙的刺客們互相在泥地裏打滾的不“文明”戰爭。

在現代空戰中,三代機的優勢不僅在於更多的導彈和更大的雷達,而且還在於它強大的機動性,能夠對來襲導彈進行機動擺脫。在於強大的電子幹擾設備,能夠對導彈的雷達進行幹擾,在於能夠低空突防,在於群多路,在於能夠得到整個體係的配合……

然而問題是剛剛結束的海灣戰爭,卻偏偏給空軍方麵提供了不少的“彈藥”,又能鼓吹起空中排隊槍斃戰術來。美帝空軍吊打伊拉克,中距彈的戰果大大超過了格鬥彈的戰果,看起來似乎航電致勝又有了重要的論據。

可問題是不論美帝毆打伊拉克,還是空軍毆打安南朋友,全都是持槍淩弱。中國乒乓球不拿球拍,拿著鞋底難道就打不贏厄瓜多爾了嗎?美帝能這麼幹是人家總能找到隨便按在地上摩擦的對手,可中國未來一旦發生戰爭,對手哪個是用排隊槍斃能搞定的?

偏偏這個時間點上,空軍借此提出要加強殲十的雷達性能,這還真是讓人有苦不出。

“航電致勝,八所這是死心不改啊!”胡文海的臉色陰沉的幾乎能擰出水來,隻能是長歎一口氣。南北之爭穿了,還是中國航空技術的底蘊不足。北方要搞航電致勝,成飛則強調“機動為主,航電為輔”,最後結果雖然是南方的思路獲得驗證,但實際上航電和機動本來就不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