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二章 欺騙組織(1 / 3)

第二百七十一章

二吳、屠基達和胡文海目不轉睛的看著王謨,等著他出自己的想法。

王謨盤腿坐在席夢思床墊上,倒也不賣官司,幹脆直接道。

“胡同誌要掌握51%的股份,要我不僅是對他個人利益的一個保障,同樣也是對整個熊貓國產化項目能夠不受某些單位影響的保障。所以,我們必須先確立一個態度,那就是胡同誌掌握股權是好事,是個對國家有益的事情,絕不是中飽私囊薅國家的羊毛。”

王謨這話出來,二吳和屠基達相視一番苦笑,不由點了點頭。

王謨是電子係統的人,話還真是不用太過顧忌,這話的也就硬氣了不少。

三人心裏都明白,王謨的是什麼意思。

熊貓國產化項目本身是個中央高層貫徹自己意誌的產物,F-14戰鬥機能否真正實現國產,國產有沒有意義?國內裝備F-14是否合適?

這些問題如果要走正規流程,先收集資料,然後開會專家討論,研究影響,評價體係,考慮後勤和生產、維護,從作戰定位到作戰思想進行辯論,從成本和效費比,從設計思想到設計理論,從軍隊的角度,從軍工的角度,從參謀部的全國一盤棋角度考慮……

這些論證和調研,光是確定F-14能否國產化恐怕就要走個一兩年的程序。

然後再有軍工部門和航空部門、總參、總後、國防科工委這些部門,再討論國產化是否有這個必要?仿製F-14適合中國的需要嗎?切合軍隊的體係嗎?在有原裝F-14可以進口的情況下,追求國產有沒有意義?

這個裏麵涉及到的東西就更多了,不別的,至少61就對熊貓國產化項目耿耿於懷——F-14的定位嚴重覆蓋了殲八的功能,殲八的高空高截擊,也正是F-14的拿手好戲。

原本曆史上是沒有F-14,所以八爺才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救星。

61靠著殲八出了七個院士——當然,這並不是61邪惡軸心,靠關係用殲八刷政績。殲八項目有關係的七位院士裏。溫俊峰和趙振業兩位院士,都不是61所的人,一位是貴航649所的總師,另一位則是金屬材料專家。隻是成果正好在殲八戰鬥機上應用了而已。

而61所的五位院士也是一樣,依靠殲八戰鬥機這個項目平台,某方麵的基礎理論或者應用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了成為院士的資本。

但為什麼偏偏是在殲八項目上出了這麼多的院士呢?原因很簡單,除了殲八當年就沒有別的項目了啊!

可想而知,殲八項目裏藏著多少關係和利益。

熊貓對殲八造成的影響。航工部和61能不急嗎!

除此以外,中國戰機始終走的是蘇係路線,搞美係戰鬥機這又是動了多少人的奶酪?

要從航工部手裏摳出資源來搞熊貓,想想就覺得頭疼。哪怕是最善於拉杆子的屠基達,麵對這樣辣手的局麵不都是一籌莫展麼。

想也知道如果航工部或者61,甚至是已經拿下十號工程的611,誰會對熊貓的存在不耿耿於懷?

十號或許受到的影響比較,但研路線是否會受到幹擾?作為單輕型三代機,要不要配合重型雙的熊貓形成戰鬥體係?

這裏麵的變數太多了。

如果讓國資占了51%,這些體製內的分歧不定還真是要生出不知道多少麻煩來。

這樣看來。在熊貓國產化項目中,哪怕隻是動機這一塊,如果胡文海的私人資本過51%,這反而是在給熊貓國產化保駕護航了。

王謨這話,不啻於是赤裸裸的打了航工部的臉,連帶著算是體製內的二吳和屠基達臉上都有點熱。

當然,如果航工部有臉的話。

所以,王謨直言不諱,坦言胡文海掌握股權是件好事,剩下三人誰也不出反對的話來。隻能是默認。

見到自己的話取得共識,王謨這才接著道。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可以采用一些變通的方式。比如——挾洋自重。”

“挾洋自重?”

“對。”王謨無視了三人異樣的目光,坦蕩的道:“我們可以引入英國的羅羅公司。以中國市場為誘餌,拉著他們一起幹。航改燃氣輪機這種事情,羅羅公司不會沒有興趣吧?”

胡文海突然眼前一亮,不由為王謨的眼光感到震驚。

沒錯,羅羅公司根據F41航空動機研的間冷回熱式sI燃氣輪機,正是1985年開始簽訂了研合同的。

羅羅198年出品的sIa燃氣輪機。應用的是斯貝的技術。而1985年開始研的sI燃氣輪機,則是根據改進後的F41動機,研的間冷回熱式燃氣輪機。

且不有人分擔研成本,以及由此敞開的中國市場大門。這個計劃的關鍵一點,就在於胡文海手裏理論上捏著中國采購F-14的訂單。

至少從理論上來,格魯門公司是與胡文海進行的商業交易。未來預計遠過兩百台的F41動機,買主都是胡文海本人。

而F41動機則是由英國羅羅公司和美國艾利遜公司合作,由雙方共同生產的。未來五年內可以預期的一百架F-14搭載的兩百台F41動機,及其配件、備件、 大修線等設備,最終采購的很可能過三百台F41動機——這將是自F-14投產服役之後,最大的一筆外貿訂單。

還是那句話,手上捏著這筆訂單,胡文海讓艾利遜和羅羅跪著拿大頂喊爹唱征服都行。

也就是,如果引入羅羅作為投資第三方,羅羅手裏的股份和掌握在胡文海手裏也沒什麼區別了。

二吳和屠基達也很快領悟了這裏麵的道道,不由有些目瞪口呆。

“這,這不是——”

“挾洋自重,這我們成什麼人了?”

“是啊。這組織上要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