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一種接納,它能縮短彼此的距離。難怪有人說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鋒。
3.一回生,兩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
俗話說:“人情賣給熟麵孔。”給麵子往往是熟人之間的事。因此,聰明人與陌生人拉關係、套近乎,善於講究方法,講究步驟。隻要能打開突破口,就要毫不放鬆,接二連三地交往,日久天長,雙方的關係就親近多了。這裏總結了一套技巧,現介紹如下:
(1)製造機會,接近對方人對自己身體周圍的地方,都會有一種勢力範圍的感覺,而這種靠近身體的勢力範圍內,通常隻能允許親近之人接近。如果允許別人進人你的身體四周,就會有種已經承認和對方有親近關係的錯覺,這一點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同的。
某雜誌刊登過這麼一則標題,就是“手放在你肩膀,我們已是情侶”。的確,本來一對陌生的男女,隻要能把手放在對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離就會一下子縮短,瞬間就在心理上產生雙方是情侶關係的感覺。推銷員就常用這種方法,他們經常一邊談話,一邊很自然地移動位置,挨到顧客身旁。
因此,隻要你想及早造成親密關係,就應製造出自然接近對方的機會。
(2)見麵時間長不如見麵次數多成功的推銷員,會經常到主顧家中去,被認為是和主顧熟悉的要訣之一;尤其是以“我到附近來辦事,順便來看看你”這種說法,更能讓對方覺得你們是熟人,更能抓住主顧的心。像這樣習慣於親近的方法,在心理學方麵被認為和學習一樣。一般對學習的看法,認為集中學習不如分散學習來得有效。
譬如我們要用12小時學習,那麼一天用功2小時,連續一個禮拜,要比一口氣熬夜念12小時更加有效。此外,到駕駛訓練班學習駕車,一天的練習時間也都有一定的限製,絕不會讓你超出時間,也就是利用這種分散學習的方式而產生良好的效果。
在人際關係方麵,使對方產生親近感,是給予對方好印象的基本條件。而要滿足這項條件,利用這種“分散效果”,可說是給對方強烈印象的科學的方法了。
整夜在一起喝酒的朋友,和有長時間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際關係較穩固,但實際上,這種關係如不加以持續,交情就會愈來愈淡,這是顯而易見的。譬如有人問你:“你和某人的關係如何?”而你回答“我見過一次”和“偶爾會見麵”,那麼給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見”這個回答又更不同了。道理顯而易見,見麵的次數和兩人之間的親近度是成正比的。所以,我們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一些法則。
這個法則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也就是要采取分散漸進方法,而且是長期的、對方不知不覺的。對此,善交際的聰明人是這樣解釋的:
第一,人都有戒心,這是人類很正常的反應,一回生,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姿態,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
第二,每個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必定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求盡快接近對方,也許對方會很快感受到你的熱情,而也給你熱情的回應。可是大部分人都會有自我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和你“熟”,他隻是痛苦地應付你罷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絕和你碰麵了。
同時,因為你急於接近對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為話題,好持續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若對方對你不感興趣,你不是自討無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