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搶先一步行動(3 / 3)

其實,對於這兩種不足,都可運用一個辦法加以補救一一“勤”。

所謂“勤”,就是要勤學,在自己的創業過程中一刻也不放棄,一個機會也不放棄地學習。不但自己加強學習,同時也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別人休息,你去學習;別人去旅行,你去學習。別人一天隻有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你則有16個小時,那就等於一天當兩天用。這種密集的、不間斷的學習效果相當顯著。如果你本身的能力已經高於基準的水平線上,加上你的這種“勤”,你很快就會從同行業中脫穎而出。

還有一種人真是能力不足,也就是說,他的先天資質就是不如他人,學習能力也比別人差,這種人要和別人比較長短是很辛苦的,而應該在平時多多自我反省,認清自己的能力,不要自我膨脹,迷失自我,否則這種人一輩子最悲哀的事便是:失敗、失敗、失敗!

如果一個人真正認識到自己能力不足,那麼為了生存,也隻有通過“勤”才能補救。如果每天癡心妄想,不僅不能脫穎而出,恐怕連保住飯碗都很難!對能力真正不足的人來說,“勤”便是花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不怕苦不怕困難,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向成功邁進。

其實“勤”並不隻是為了補“拙”,即使是聰者智者也不能離開一個“勤”字。

如果你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就會發現,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機遇與天資外,真正離不開的還是一個“勤”字,他們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中,幾乎都在抓緊時間勤奮地學習和工作。

4.學會先做頭等大事

如果你把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最有效率的時間裏去做,你就能花較少的力氣,做完較多的工作。當你麵前擺著一堆問題時,應問問自己,哪些最重要,對它們做優先處理。如果你聽任自己讓緊急的事情左右,你的工作中就會充滿危機。

根據你的目標,你應該把所要做的事情製訂一個順序,有助你實現目標的,把它放在前麵,依次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個順序,並把它記在一張紙上,就成了工作計劃表,養成這樣一個良好習慣,會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標靠近一步。

眾所周知,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進行有效的安排表,你會對突然湧來的大量事務手足無措。

下麵是卡耐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一天,有一位公司的老板來拜訪我,看到我幹淨整潔的辦公桌感到很驚訝。他問我說:“卡耐基先生,你沒處理的信件放在哪兒呢?”

我說:“我所有的信件都處理完了。”

“那你今天沒幹的事情又推給誰了呢?”老板又追問。

“我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了。”看到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態,我微笑著解釋說:“原因很簡單,我知道所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隻能處理一件事情,於是我就按照所要處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個順序表,然後依序處理。”

“噢,我明白了,謝謝你!卡耐基先生。”幾周以後,這位公司的老板請我參觀其寬敞的辦公室,對我說:“卡耐基先生,感謝你教給了我處理事務的方法。過去,在我這寬大的辦公室裏,我要處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樣,因此得動用三張桌子。自從用了你說的法子以後,一切都改變了,你瞧,再也沒有沒處理完的事情了。”

這位公司的老板,就這樣找到了處理事務的辦法,現在的他已成為美國社會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我們為了個人事業的發展,也一定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製出一個工作計劃表來。我們可以每天早上製訂一個先後表,然後再加上一個進度表,就會更有利於我們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了。

柯維指出:有效的管理是要先後有序。在領導決定哪些是“首要之事”以後,時刻把它們放在首位就是管理了。管理是紀律,是貫徹。

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有效率的自身管理者,你的紀律來自你自身,它是你獨立意誌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