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處理好與上司的關係(2 / 2)

“我是沒想到。”王經理低下頭去,翻記事本:“可是,我記得那天是叫你發,你怎麼能壓著不發呢?那麼最近發長沙、武漢幾個客戶的信,你也壓了?”

“我沒壓。”張助理臉色發亮,不無得意地說:“我知道什麼該發,什麼不該發……”

“你做主,還是我做主?”沒想到王經理居然“霍”地站起來,沉聲問。

張助理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兩行淚水滾落。顫抖著、哭著喊:“我,我做錯了嗎?”

“你說呢?”王經理斬釘截鐵地說。

張小姐被記了小過,但公司裏沒有其他人知道,好心沒好報,一肚子委屈的張小姐,再也不願意伺候這位“是非不分”的主管。

一次公司開屍arty,策劃部孫經理約張小姐跳舞,她跟孫經理訴苦,並希望調到孫經理部門。

“不急!不急屍孫經理笑笑,”我會處理。

隔兩天,果然做了處理,張小姐一大早就接到一份緊急通知。

打開通知,她臉色蒼白地坐下。

張小姐被解雇了。

張小姐無疑是高智商、有能力的,但她的致命之處在於,對於“情商”一竊不通,因而無法處理好與上司的關係,所以也就無法立足。她必須麵臨和抓緊的問題是:培養自己的“情商”,學會讓領導放心。

2.忠言也要順耳

雖說“逆耳忠言”利於行,但誰也不愛聽批評的話。尤其是上司犯上錯誤,屬下膽敢直言進諫,必會“玩火自焚”。

公司裏新招了一批職員,老板抽時間與大家見個麵。

“王華!”全場一片寂靜,沒有人應答。老板又念了一遍。這個時候,有一個員工站起來,怯生生地說:“我叫王燁,不是叫王華。”人群中發生一陣低低的笑聲。老板的臉色變得很不自然。“報告經理,我是打字員,是我把字打錯了。”一個十分精幹的小夥子站了起來說道。“太馬虎了,下次一定要注意。”老板揮了揮手,接著念了下去。沒過多久,打字員被提升為公關部經理,叫王燁的那個員工則被解雇了。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老板也是人,他也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作為職員的你,就應及時發現並通過巧妙的方法幫助老板糾正錯誤,做老板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如此你才會得到老板的器重。但在糾正錯誤時要講究一個方式方法,能夠悄然消除錯誤,是最好的了。老板終究是老板,他有自己的“麵子”,如果你很直白地指出老板的錯誤所在,那麼老板不僅不會接受,甚至會對你暴跳如雷。聰明的職員會通過老板接受的方式糾正他的錯誤,使老板與員工“皆大歡喜”,這樣你脫穎而出也就理所應當了。

錯誤有大小之分,並不是說每一個錯誤都要在老板那裏請示彙報了以後才能更正。如果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很明顯的錯誤,那麼下屬可以自行糾正。將這種錯誤消除在悄無聲息中。老板大多都是日理萬機的人,如果你總是拿這些小的錯誤去請示老板,老板會認為你這人絲毫沒有主見,不是可塑之材,那他便會漸漸疏遠你了。

有一個老板在會上將一組財務數據講錯了,一個做財務工作的下屬沒有馬上糾正,他在做財務報表時,將老板說錯的數據糾正了過來,老板看到財務報表時,才知道自己在會上說錯了。因此對這個員工的好感大增。

在某公司任行政秘書的小林也有過類似的經曆。

小林是某公司的行政秘書。他們公司的張老板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就是有一個小毛病,那就是平時粗心大意,對事情的細節問題不太關注。

一日,張老板要舉行一個貿易洽談會,對會議內容等大體羅列了一個提綱,要求小林擬定一個會議邀請函。小林便按照老板的意思開始起草文件了。起草的過程中間題出現了,提綱中列出的洽會日期為1月14日。“可現在都7月2號了。”小林想。經過他認真比對,發現老板本來是想寫7月14日來著,但因為粗心,一下子將7寫成1了。於是他便自己決斷將日期改寫為了7月14日。

正如他料想的那樣,老板隻是一時疏忽,日期就應該是7月14日。這樣,邀請函按時發了出去,日期也沒有鬧出笑話,小林的聰明舉動避免了公司不必要的損失。

日常工作中像小林發現的這樣的錯誤並不少見,如領導寫錯一個字或一句話的意思表達不準確需要修改等。這時你大可不必聲張將它悄然改過就行。當然,這需要你有很好的判斷力,認定確實是老板錯了。如果你曲解了老板的意思,將老板本來正確的話語擅自改錯的話,那就弄巧成拙了。所以,在這其中把握一個“度”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