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話說,好男怕入錯行,好女怕嫁錯郎。不同的職業實際上就是不同的行業。特定的職業,通常意味著不同的發展機會與空間。也決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成功的人生一定要理解這個事實,第一份工作決定了你的人生!選擇了一份職業,也幾乎就等於選擇了一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些人不了解自己,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不知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所以常感到手是無措,這是件可怕的事!擇業很關鍵,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性格、愛好、能力……從而做出理智的選擇。真的閱讀自己,了解自己,揚長避短,才能走在別人的前麵。
1.了解自己在哪裏能實現最大價值
由於受時間資源的限製,人生有限的時間內隻能在特定的行業中謀求成功。在選擇行業的時候,一定要理解特定的行業對人生的意義,自己可能在特定行業中出任的職務,以及在行業中是否會有所發展。所有的職業無所謂好壞,關鍵看是否適合自己。
人們智能的發展總是不平衡的,不要執意在“貧瘠的土地”上耗費精力,而荒廢了“肥沃的田野”。
20世紀初德國著名化學家奧斯瓦爾德讀中學時,父母為其選擇了一條學習文學的道路。孰料老師的評價是:“他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很完美的品德,也無望在文學上有所建樹。”父母充分尊重了兒子的選擇,讓他改學油畫,但他既不善於構思,亦不會潤色,更缺乏藝術的理解力,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變得簡短而嚴厲:“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父母和奧斯瓦爾德並未氣餒,主動到學校征求意見。化學老師見他做事一絲不苟,建議他試學化學。奧斯瓦爾德的智慧火花仿佛一下子被點燃了,這位在文學、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成為公認的在化學方麵“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1909年,奧斯瓦爾德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人在不同的領域其價值的實現程度有一定差別,有時這種差別是讓人難以想象的。
一位禪師為了啟發他的門徒,給他的徒弟一塊石頭,叫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它。這塊石頭很大,很好看。但師父說:“不要賣掉它,隻是試著賣掉它。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隻要告訴我在蔬菜市場它能賣多少錢。”這個門徒去了。在菜市場,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以作很好的小擺件,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可以把這當作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了價,但隻不過幾個小硬幣。門徒回來後說:“它最多隻能賣到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是不要賣掉它,隻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元錢。”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商那兒,但不要賣掉它。”門徒去了珠寶商那兒。他簡直不敢相信,他們竟然樂意出5萬元錢,他不願意賣,他們繼續抬高價格——他們出到10萬元。但是這個門徒說:“我不打算賣掉它。”他們說:“我們出20萬元、30萬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隻要你賣!”這個門徒說:“我不能賣,我隻是問問價。”他不能相信:“這些人瘋了!”
門徒回來了,師父拿回石頭說:“我們不打算賣了它,不過現在你應該明白了,這主要是想培養和鍛煉你充分認識自我價值的能力和對事物的理解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場,那麼你隻有那個市場的理解力,你就永遠不會認識更高的價值。”
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先了解自己在哪裏能實現最大價值,然後再走進那個領域,去實現這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