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尋求高效的途徑(1 / 3)

抓緊學習不是盲目前衝,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如果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再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必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是“抓緊”所要達到目的,也是取得成功的基本功。

1.有目的地去學習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選擇,而是不切實際的考慮。學習也是一樣,漫無目的、毫不選擇地去學習勢必會牽扯、分散我們的精力,能否學好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習才具有方向性,我們再也不用去選擇,隻須努力地學好它。

愛迪生一生有無數的發明創造,為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那麼,他是怎樣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成績呢?其中之一便是有目的地去學習。

他會竭盡所能地去閱讀跟他的計劃有關的書本——讀了一本又一本,讀完了再買。

等他讀夠了書,使他足以從事實驗之後,他才開始在他的實驗室中工作。接著,他不分晝夜地工作,往往在清晨8點鍾進入實驗室,不到次日淩晨兩三點鍾不肯罷手。他的注意力總是十分敏銳熱切,連一個動作也不會浪費。他從事數以百計的實驗丁作,選取和拋棄實驗模型,忍受不可避免的失敗。但他勇往直前,不達目標絕不罷休。

正是有著這樣明確的目的,他的學習才能有的放矢,他才會有那樣多的發明創造。

拿破侖出身於窮困的科西嘉沒落貴族家庭,他父親送他進了一個貴族學校。他的同學都很富有,大肆諷刺他的窮苦。拿破侖非常憤怒,卻一籌莫展,隻能屈服在威勢之下。就這樣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種嘲笑,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他增加了決心,發誓要做出成績給他們看看,他確實是高於他們的。

於是他應征到了部隊,用埋頭讀書的方法,去努力和他們競爭。讀書是和呼吸一樣自由的,因為他可以不花錢在圖書館裏借書讀,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獲。

他並不是讀沒意義的書,也不是專以讀書來消遣自己的煩悶,而是為自己將來的理想做準備。他下定決心要讓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華。他住在一個既小又悶的房間內。在這裏,他臉無血色,孤寂、沉悶,但是他卻不停地幹下去。

通過幾年的用功,他從讀書方麵所摘抄下來的記錄,經後來印刷出來的就有400多頁。他想象自己是一個總司令,將科西嘉島的地圖畫出來,地圖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應當布置防範,這是用數學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來的。因此。他數學的才能獲得了提高,這使他第一次有機會展示他能做什麼。

他的長官看見拿破侖的學問很好,便派他在操練場上執行—些工作,這是需要極複雜的計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極好,於是他獲得了新的機會,拿破侖開始走上有權勢的道路了。

這時,一切的情形都改變了。從前嘲笑他的人,現在都擁到他的跟前,想分享一點他得到的獎勵金;從前輕視他的,現在都希望成為他的朋友;從前揶揄他是一個矮小、無用、死用功的人,現在也都改為尊重他。他們都變成了他的忠心擁戴者。

成功者總會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為這個明確的目標而去孜孜地追求,為著這個明確的目的而去努力奮鬥。學習更要有目的,隻有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做好你的工作。依照工作需要有目的地去學習,你才能更好地把所學應用到工作中。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做任何事,都需要一定的興趣,沒有興趣去做,自然很難做好。貝利說:“我熱愛足球,足球是我的生命!”執迷不悔的愛戀是貝利成功的原動力。學習有時候是一件很乏味甚至很辛苦的事,如果沒有學習興趣。不但很難堅持下去,其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其實,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動力。

下麵是一個淘氣少年成功的例子:

傑克·倫敦在19歲以前,還從來沒有進過中學。

他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貧困與艱難,他整天像發了瘋一樣跟著一群惡棍在舊金山海灣附近遊蕩。說起學校,他不屑一顧,甚至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偷盜等勾當上,不過有一天,當他漫不經心地走進一家公共圖書館內開始讀起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時,他看得如癡如醉並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在看這本書時,饑腸轆轆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來回家吃飯。第二天,他又跑到圖書館去看別的書。一個奇異美麗的新世界展現在他的麵前。從這以後,一種讀書的渴望便不可抑製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讀書的時間往往達到了10至15小時,從荷馬到莎士比亞,從赫伯特·斯賓塞到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都如饑似渴地讀著。他厭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願再挨警察無情的拳頭,他也不甘心讓鐵路的工頭用燈揍自己的腦袋。他決定停止以靠體力勞動吃飯的生活,改成用腦力謀生。

於是,就在他19歲時,他進入加州的奧克蘭德中學求學,他不分晝夜地用功,甚至沒有好好地睡過一覺。他也因此有了顯著的進步,他隻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把4年的課程念完了,通過考試後,他進入了加州大學。